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学苑 > 调查研究
天气预报: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扎实推进我区教育事业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25 09:15 访问次数: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这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也是就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新的号召,彰显了教育对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

  一、认清形势,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和知识(即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谁把握住了人才和知识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现代经济需要采用先进技术,人才和知识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人才。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人力资源的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综观当今世界和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各国间人力资源素质的差距不但十分显著而且将长期存在,国际间高层次人才争夺会进一步加剧。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教育,采取各种措施,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专业人才,以满足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的需要,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愿望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人才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人类的公平归根到底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起点公平(也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教育公平对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产生重要影响。有了良好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就说明你有了良好的起点,同样对你的结果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实践证明,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包括影响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决定家庭的收入和富裕,以及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机会,因为高收入家庭子女比低收入家庭子女容易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据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终身收入比高中毕业生的终身收入高4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其实有相当大的因素是教育带来的因素。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政策,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工作水平,让所有孩子都上得学、读得起书,给每个孩子受教育机会,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提供有力支持。

  优先发展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优先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是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两大战略目标以及“提高个体创造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教育体系,建立起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动机、知识、能力和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切实增强企业与国家的可持续竞争力。二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技工荒”已经成为困扰当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根据形势要求,借鉴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发展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比例,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工人,不断发展和壮大技工队伍,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就业结构。三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教育担负着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的双重角色,所以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是一项对国家、民族,对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我们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全体国民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江北教育事业发展

  近几年来,江北的教育事业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优势得到发挥,教育的均衡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我区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统筹城乡、提升质量、追求均衡”为总体目标,立足实际,抓住重点,推进江北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一要以创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狠抓初中教育。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了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取向和地区经济发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随着全市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城区初中管理权限下放,初中教育成为我区教育的重点。然而,下放至我区的学校除个别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好以外,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是很理想。近年来,由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缺乏优质初中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其中不乏本地人)和企业选择去海曙、江东等拥有较多优质教育资源的辖区居住和投资创业,将对江北的人气集聚和城市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要把初中教育放在全区教育的首位,加大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加强初中教育的研究和改革,探索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工程的实施,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逐步扩大 “小班化教育”的试点范围,深化“5+4”学制改革,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实行教师的合理调配与流动,强化师资培训;加强高校与初中学校的协作、合作办学,积极开展校与校强弱结对帮扶活动,提升我区初中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在巩固现有优质品牌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优质初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创建和推出更多优质教育品牌,提升江北的实力和影响力。

  二要以满足群众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为目标,深化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区和谐进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把社区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根据我区实际,我们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应政策,逐步完善和优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面向社区居民,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探索适合社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注重打造社区教育工作品牌,争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和促进我区社区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要夯实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实施“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工程,完善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学习型组织长效运行机制。

  三要以开创均衡质优的学前教育新格局为目标,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的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区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但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我区学前教育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要加快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高质量、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大对涉农街道、慈城镇学前教育工作力度,发挥星级幼儿园的引领作用,提升整体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同时要完善学前教育考核督导制度,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得到优质均衡发展。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