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底以来,我区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截至5月底,全区应进行换届的100个村有99个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功地把一批素质好、文化高、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充实到了新一届村委会,增强了基层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全区第二次全面实行无候选人直选方式,整个选举呈现出八大“亮点”,充分显示我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了比较成熟的新阶段。
(一)选民参选持续热情高涨。全区总选民数73906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有72135人,参选率高达97.6%,与上届基本持平,不少村参选率达到100%,充分显示我区村民强烈的民主和主人翁意识。
(二)选举成功率高。全区99个村设村委会职数299个(其中98个村,每村3个职数,1个村,5个职数)实际选数299人。在正式选举中,21个村一次性选足村委会全体成员,51个村一次性成功选出村委会主任, 78个村经另行选举也全部选足村委会全体成员。总体来看,选举成功率达100%,充分说明我区选民和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成熟和稳健。
(三)村委会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共选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299人,其中主任99名,委员200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从政治面貌来看,村主任中党员数为84名,占村主任总数84.8%;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数为134名,占总数67%;整个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所占比例为72.9%。从年龄结构上看,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8.8岁,属于成熟稳健年富力强的理想年龄段。从性别构成上看,今年我区首次实行女性村委会成员专职专选,大大提高了当选女性村委会委员的比例,共选出女性村委会成员88人(其中女主任3人,上届为1人),所占比例达到29.4%,比上届增6.7个百分点,村委会性别比例有了较大改观。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9名,占总数的29.8%,较以上届提高1个百分点,特别是大专以上学历达到总数的8.4%,较上届提高2.8个百分点。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说明我区现行村级民主制度是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的。
(四)村民代表选举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创新,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村民代表有农村中的“议员”之称,代表村民参与村务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是沟通村民与村两委的桥梁和纽带,在村民自治活动作用举足轻重。而往届村民代表选举方式相对村委会成员无候选人直选来说明显滞后,事实上也确实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扩大当选代表群众基础,群众对此也颇为不满。创新村民代表推选方式不仅必要,而且顺应民意,势在必行。今年我区大胆对村民代表选举进行了创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无候选人直选,全区实施村民代表村民小组(户主)会议无候选人直接选举的村从上届的不到20个增加到86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86.9%。二是有1个村采取了打破村民小组界限,由若干户自由组合推选代表的方式。三是有2个完成股份制改革的村采取了以若干量股权自由组合产生代表的方式,为股份制改革后村民代表如何选举作了极为有益的探索。四是有7个村采用设村民小组投票站的形式进行村民代表选举的方式,在选举方式规范上迈出可喜一步。一系列的创新使村民代表推选更加民主公平,竞争更加激烈:体现之一是全区669个村民小组共选举产生村民代表3158名,其中新当选1053名,更替率高达三分之一;体现之二是党员村民代表的人数从上届的848名下降到696名,比例从上届的23.9%下降到本届的22%,表明有大量非党员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村民代表的选举中来,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鲶鱼效应”将在未来的日子逐步显现。公平激烈的竞争使一大批农村中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分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村民代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优化,主要表现:一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代表达到368人,占总数的11.7%,初中以上的1389人,占总数的44%,二者相加占到代表总数的55.7%,较上届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村民代表年龄结构较上届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全区村民代表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在35至59周岁的代表数为2451名,占总数的77.6%,显示成熟稳健的村民代表占了绝大多数,对于未来村级民主管理和决策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三是性别结构改观。受女委员专职专选影响和带动,女性村民参与村民代表选举的热情也有所提高,本届村民代表中共有女代表266名,比上届增加32名,比例也由上届的6.6%增加到本届的8.4%。
(五)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方式更加规范。关于授权这一环节,在上届选举中,绝大多数村只是在村民代表推选办法用一句作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履行授权手续,规范性大打折扣,有悖于“村组法”等法律法规,也受到部分群众的质疑。因此在本届选举中,我区明确规定,授权采取在村民小组推选村民代表前,由到会户主进行鉴字确认的方式,全区共有90个村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其他9个村因人口多、选情复杂等原因,采取了发放授权书授权的方式,虽仍不够理想,但较上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六)委托投票控制更严格。本届选举竞争空前激烈,拉票现象较为普遍,委托投票则成为拉票者重点突破口,如不进行有效规范,势必危及选举公平。因此,我区控制委托投票措施更加严格,普遍采用了必须持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和选民证办理委托手续并进行公示的法定方式,而且每人接受委托投票不得超过三张。甬江街道还进一步明确规定:除选民本人居留外省一年以上、住院、在校、服刑等四种情形可以办理委托外,其余一律不准委托投票;洪塘街道孙家村根据村民的建议,从严控制委托投票数量,在村选举办法中明确规定一人只能接受一张委托票。严格控制委托投票,使本届选举的委托人数显著下降,为2813人次,仅占全区选民总数的8.6%,有效堵塞拉票之门,保证了公平竞争。
(七)投票站投票设置进一步规范。本届选举我区充分吸取了上届因投票站设置不够合理而对投票选举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教训,着力加强投票站规范化设置工作。全区除一个村因面积大、居住过于分散而不得不设立投票总站与分站外,其余98个村均采用中心投票站方式。全区99个村都严格实行从入口、验证发票、秘密写票、代写、投票到领取误工补贴、出口采用单向一条龙的循环线路,不给作弊者可乘之机,确保了选举现场的良好秩序。还把秘密写票处的规范设置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单独的房间内设置秘密写票处,用木板或用屏风隔离,以保护选民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秘密行使选举权,共设立秘密写票处657处,平均每村6.63处。加大选举现场工作人员投入力度,全区共投入2800多人现场维护秩序,平均每个村达到28人,确保整个投票选举秩序井然。总体来看,未发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公平的事件。
(八)实现和谐选举。当前,农村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是各种利益的调整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村委会换届选举,既是农民表达民主意愿和要求的重要渠道,往往也成为农村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集中反映的途径。农村积累的矛盾会借助选举的时机与选举问题牵扯在一起集中暴露出来,致使农村换届选举信访骤增,甚至引起群体性上访。为确保我区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区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信访工作的若干意见》(北区委办[2008]15号),建立统一的信访受理制度、分类调处机制、换届选举工作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定期的信访信息分析交流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强化联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救火”为“防火”,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效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有效减少上访量。截止5月31日,区级接收信访仅3起,各涉农街道、慈城镇不足30起,处置率100%,未出现十人以上的集体上访,实现了和谐选举,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