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孔浦街道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万,流动人口2万,有孔浦一村、二村、白杨、文竹、怡江、红梅、绿梅、百合8个社区,有市级人大代表2名、区级人大代表22名。近几年来,孔浦街道人大工委为了加强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这一代表联系选民、发挥作用的新载体,拓展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空间,较好地实现了代表选民“面对面”,社情民意“零距离”,赢得了辖区选民的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人大代表接待点”是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的重要形式,是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监督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孔浦街道人大工委以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为平台,将代表联系选民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代表履职新途径。
(一)积极探索抓试点。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角色;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职务责任。2008年初,孔浦街道人大工委针对辖区人大代表参与政治生活热情高、履行代表职责责任意识强的特点,因势利导,把在社区设立人大代表接待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订方案,明确功能定位,确定在白杨社区进行试点,于2008年8月,街道首家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在白杨正式挂牌。白杨辖区内有市级代表2名、区级代表2名(其中有一名代表是退休干部),社区专门安排20平方米场地作为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的办公场地,并形成了一套白杨特色的代表接待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一是明确接待时间。每周二和四是白杨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的常规接待日,采取2名区代表代表轮流值班;每季度特邀市级代表或区相关部门进行“专家会诊”一次。确定“专家会诊”主题后,由街道人大联络员,提前3天在社区公告栏内发布接待预告。二是规范工作程序。街道人大联络员负责接待点的日常服务和档案管理工作,配合人大代表梳理接待内容。人大代表把群众反映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并督促办理;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形成书面代表建议送区人大工委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先反馈给街道人大工委,再由街道人大工委出面与市代表协商,委托市人大代表向上级反映。受理群众建议意见或反映的问题后,15日内由接待代表将承办情况反馈来访人。三是确定功能定位。明确规定接待点的工作范围:收集民意,了解民情,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代表建议;每月定点定时接待群众,听取意见,反映情况;每季度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事件、工程、需要多部门协调的事情,进行专题调研和座谈;参与辖区公共事务管理,协助街道和社区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选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二)巩固拓展抓完善。在总结白杨社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孔浦街道人大工委抓好推广和完善工作,目前,孔浦街道8个社区都设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点”, 根据街道人大工委的统一安排,全街道22名区级代表,全部统一编入自己选区的接待点开展活动。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在抓好阵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使人大代表接待点工作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孔浦人大工委出台了《关于开展人大代表社区接待点规范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在每个接待点,统一挂上“人大代表接待点”的牌子,并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设施建设到位。代表接待点有专门的办公场地,配备电话、报架、会议桌、文件柜、接待记录本等办公设施,制作了有代表照片和简介的桌牌。二是组织建设到位。为便于管理,按区位划分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有孔浦二村、白杨、文竹、怡江社区接待点,西片区有孔浦一村、红梅、绿梅、百合社区接待点。每个片区设有一名片区负责人和工作联络员,片区负责人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兼任,工作联络员由街道人大工委联络员兼任,以确保代表接待点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制度建设到位。每个代表接待点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接待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四是办理工作到位。由接待代表负责做好选民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的记录和登记,并按办理人代会代表书面建议的程序和要求,及时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落实,街道人大工委则加强督办和协助代表做好落实工作。最后,由代表把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来访者。
(三)因地制宜抓延伸。今年孔浦街道人大工委又把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触角进行延伸,在3月份成立了江北首家以代表名字命名的接待点--“陈秀珠代表接待点”。陈秀珠代表是宁渔幼儿园的园长、连续两届担任区人大代表。宁渔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位于居民集中区,交通方便,作为人大代表的陈秀珠自身履职意识强,她自我加压、主动请缨要求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在幼儿园里设立接待点,作为孔浦一村社区接待点的分支和补充。在代表的工作单位设立接待点,较好地处理了代表履职时间与代表本职工作的关系。陈秀珠代表每天平均接待3次群众来访;已接待了群众来访近百次,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10多件,如:社区老小区无报刊箱问题、社区低洼地改造问题、文汇路与大庆北路交汇处夜市扰民问题……陈秀珠代表感慨道,自从接待点挂牌以来,许多原本只是来交保育费的家长们,或专门或顺便向她反映问题,这些信息为自己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现在感到压力和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人大代表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初步成效
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推出以来已经成为议政督政的场所、反映民意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选民们普遍反映,以接待点为纽带,拉近了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距离,使代表和选民能够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人大代表真正成了百姓的“代言人”。孔浦街道人大工委设立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近两年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在探索中走向成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08年底至今,全街道9个接待点共接待群众673人次,接待记录478条,现场答复的248件,通过代表走访、协调后得到处理的165件,有65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形成人代会或闭会期间建议上报。为解决接待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市人大有关工委到孔浦街道召开调研座谈会6次,区级人大组织视察调研16次。
--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是为民解忧的“服务员”。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积极反映百姓愿望,是代表法赋予代表的神圣职责,“人大代表接待点”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服务选民搭建了新平台,近两年来,参加接待的代表以服务选民为己任,热情为选民服务,选民反映的不少问题在代表的努力下得到较好解决。如文竹社区接待点,群众来访反映关于宁波原建材厂宿舍的C级危房事件,由于属于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原主管单位已经撤消无从落实。但余建海代表没有放弃,继续反映,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在市城乡建委的支持下,落实经费50万元,用于危房维修。再如绿梅社区接待点,群众反映“社区健身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为此,绿梅接待点邀请市人大代表鲁连洁,通过她多次呼吁,2009年在市人大代表工委牵头下,经过市建委、市交警大队、市路灯管理处、街道人大工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制订出了解决方法:借市交警支队孔浦检测一站部分用地,并由孔浦检测一站投入场地整修经费10万余元,采取错时开放的办法,缓解了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
--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是社会舆情的“引导员”。接待点的设立增加了群众诉求途径,有效地表达了社情民意,也使代表履职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更明确的目标。代表们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同时,也起到了选民情绪的疏导作用、社会舆情的引导作用。来接待点的群众有的反映的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如房价问题、物价上涨,大学生就业难、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等,像上述内容比较宏观的问题,代表们则耐心听取,悉心引导,由人大联络员整理归纳后以信息的形式上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属于公众诉求,有的属于个人诉求,但不一定件件都合规合法。对于个人利益诉求的事项,若不符合规合法,代表们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若不违反政策法规,帮助其分析原因,寻找问题症结,商量解决途径和办法。代表们的正确引导,合理疏导,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人大代表是群众联系党和政府的纽带,在接待工作中代表们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孔浦街道人大工委根据不同时期全区或街道的中心工作,及时将党委、政府的政策及重要工作部署告知人大代表,代表在接待中根据来访的内容,适时向来访者宣传上级的有关政策,让政策规定深入民心,促进了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在社区开展。如在轨道二号线拆迁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孔浦一村非成套房搬迁过程中,街道人大工委及时把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告知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则积极参与,做好宣传,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促进了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下步打算
社区“人大代表接待点”在孔浦街道虽然已经全面铺开,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提高。下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加大保障力度。为接待点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和设施,订阅人大报刊,及时寄发有关文件、学习资料和经验材料,重大事项决定及时进行通报,使代表知情知政。二是要不断完善深化。规范接待点台账,细化接待中的程序、环节和流程,创新接待载体,积极探索网上接待。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代表培训工作,特别是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开展接待点工作交流,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江北区孔浦街道人大工委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