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在社区社区无小事
--记江北区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房敏
“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是她当人大代表的座右铭。她甘当居民群众的勤务兵,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她经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的事再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她就是宁波市江北区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中马街道浮石社区主任房敏。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社区就是我的家
社区是小区居民共同的家园,房敏始终把社区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像亲人一样想着他们帮着他们。她常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
社区里有个小男孩叫杜吉祥,早年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成为一户特困户。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让房敏清楚地认识到,特困户的希望在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希望在教育。为了让小吉祥能过上普通孩子的日子,房敏在生活、学习上对他格外关心,并在政策范围内为他办好了最低生活保障。带领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和他聊天,鼓励他努力学习,牢固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彻底打消怨天尤人的心理。在房敏及其他社区干部的关怀下,杜吉祥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前两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大学。房敏和他的社区干部们脸上露出了满意和欣慰的笑容。
社区孤寡老人刘汉富,视力底下,行动不便,房间堆满杂物,房敏知道了情况,就请来电工修理,不顾脏和累,亲自为老人整理房间,送去了棉被、棉帽、棉衣裤、大衣、毛衣等防寒衣物,又带老人去理发。一说起社区,说起当家人房敏,刘伯伯心里总是暖洋洋。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房敏总是想方设法繁荣社区的文化事业,她在社区原有舞蹈队的基础上,专门请了指导教师,成立了社区踢踏舞队、越剧队等,文艺骨干达到一百余人,把一些居民们从牌桌室里拉到了户外拉到了广场上,极大地满足社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文化、健身需求。这些中老年人文体队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依托这些队伍,房敏在社区组织了“和谐社区、情满夕阳”、“改陋习、树新风”等多个广场文艺晚会,演出节目丰富多彩,观众万余人次,不仅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而且弘扬了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促进了“四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房敏还以共驻共建为纽带,充分调动驻社区单位的积极性,分别与蔬菜公司党支部、老槐树商务酒店党支部加强联系,联合举办了健康有益的文艺演出活动,并依托这些联系企业促进就业、再就业。
同时,她还组织帮助困难群体开展互助学习等有声有色的活动。2009年6月,在深入推进社区“读好书”活动中,房敏为上千本有关家庭生活、疾病预防、健康知识、科学知识等方方面面贴近群众生活的书籍,建立了一个新家---“浮石社区图书阅览室”, 阅览室对社区居民全天免费开放,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2002年进入社区工作以来,房敏凭借其热心为民的工作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社区干部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她所在的社区先后荣获宁波市“示范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称号。
拆迁关系你我他
房敏是社区主任,也是一个人大代表。做好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是她的本职,代表社区选民的整体利益却是她作为代表的神圣职责。近年来,江北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拆迁是全区上下全力以赴的一件中心工作,在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房屋拆迁方面,房敏为了维护社区居民的合理权益,利用社区负责人和区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为社区居民呼吁奔走,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拆迁难题。
大闸南路是连接湾头大桥和外滩大桥的一条主干道路,两座跨江大桥分别建成通车后,大闸南路却因拆迁工作受阻而迟迟无法贯通,导致往来江东、江北两个区域之间的车流不得不绕道而行。其中涉及房敏所在的浮石社区主要有三个问题。
首先是西草马路73号的拆迁问题。该处几幢居民楼位于大闸南路断头路中段,在动迁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动迁工作一直进展比较缓慢。从2006年开始启动以来,对于军地双方人员的异地安置等问题,居民一直意见较多且情绪上较偏激。房敏为了推进政府的整体工作,维护大家的利益,毅然带领社区同志上门了解情况,与拆迁户逐家逐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宣传拆迁优惠政策,并在充分听取他们意见的情况下,为居民争取正当利益。最后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沟通及协调后,终于顺利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了这次艰难的拆迁硬任务。
其次是涉及到西草马路85弄27号的居民车棚改造工程。因道路工程沿街绿化升级的需要,需对西草马路85弄27号14户居民车棚进行异地安置改造,为了这个问题能顺利得到解决,房敏与社区其他干部一起深入这14个住户家中,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问题,并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向上争取,最终在她的积极协调下,顺利完成了这次拆迁任务。
再一个是新马路287弄新马小区的绿地征用问题。因为工程需要征用该小区部分绿地,而这块绿地是属于小区业主共有的。为了配合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房敏与社区干部一起又多次上门到居民家里沟通,了解居民们的心里想法。经过多次走访交谈,房敏了解到了居民们有三个要求:一是住在绿地前面的居民因当时买房时看中屋前绿化地块的环境好,要求得到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二是原来远离道路的居民现在要整天面临汽车的噪音及汽车尾气的影响,也希望得到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三是为了减少汽车的噪音及汽车尾气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改变围墙的设计,即由通透的围墙改为实体围墙。
为了实现居民们的合理要求和愿望,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房敏又多次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使大家坐在了一起,面对面进行了的交谈和沟通。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居民们的三个愿望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大闸南路工程得到了如期推进。大家都觉得,这个圆满的结果,和这个社区的当家人、选民代言人房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代表不能只说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房敏平时经常利用空暇时间,学习当好代表的各种知识,踊跃参加区人大常委会、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各种代表活动,积极履行好代表的权力和义务。当代表六年多来,她相继在人代会上提出了代表建议20几件,为基层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很小,但却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选民们对她非常满意。房敏也经常说,社区选民们选了我当代表,我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解决好才是最重要的。
位于姚江东岸的永丰桥下,有一个漂亮的现代化公厕,说起这个公厕还有一段小故事。事情的起因是2009年物美超市的关闭,在物美旁边的公共厕所也随之关闭。而最早建在大闸路的公共厕所,也因开发北岸琴森商品房而拆除。每天来大剧院、永丰桥下和槐树公园江边早练和晚练的居民群众,由于附近都未设置公共厕所,不少锻炼的居民都遇到了“方便难”的问题。甚至有些男同志躲在附近的桥洞边或树林旁“方便”。这种不文明和不雅观现象,不但影响了环境,更是影响了市容。房敏了解到了情况后,专门就这个入厕难的问题,在当年区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有效办理,没过多久,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公厕矗立在了姚江边上,居民来此锻炼如厕难的问题再也不用担心了。
社区是居民的家,居民们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总是去找社区的负责人。房敏利用自己人大代表职务的“便利”,为居民群众解决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西草马路63弄地块、义庄巷地块的低洼地带浸水,小区下水道堵塞,都是通过房敏提交代表建议和走访联系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而顺利得到了解决。在房敏和他同事们的努力下,困扰西草马路63弄近380户居民达3年之久的管道液化气进户问题也终于在2012年到来之际得到了解决。
2012年换届选举,房敏又一次高票当选为江北区人大代表,票数证明了一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只要你心里有别人,别人心里自然也会有你”房敏心里总是装着这样一句话。在她看来,社区基层的工作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高智商,要的就是一颗为群众服务的真心。十年的社区工作经历和六年的代表生涯使房敏深切的体会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爱戴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