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人大代表文教中心组 周海云
【摘要】: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大工作的基石和依托。人大代表是否真正履行好代表职责,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体现,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水平和决策水平。因此,如何让每一位人大代表在当选后倍感光荣的同时,能够时刻想到作为一名代表所肩负的神圣职责,时刻想到选民的重托,履行好代表职责,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代表要有较强的代表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实效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和效果。本文以基层代表为例,浅谈新时期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
【关键词】:新时期人大代表履职
一、代表履职的重要性和当前基层代表的情况
作为一名代表,履行好职责,发挥代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宪法和法律规定,人大代表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些规定集中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主权属民制度;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定地位;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受人民委托,按照人民意愿,担负着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大使命。所以说,人大代表一经法定选举产生,法律就赋予其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使命,就必须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这种法定的代表职务是一种国家职务,是为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种公共权力。这就要求人大代表要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性”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性”的高度,来不断深化认识,珍惜代表的法定地位,增强代表意识,对代表的职务拥有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变为代表的自觉行动。
当前,在人大代表的构成中,特别是县区级代表的构成中,有相当多的代表来自一线基层。基层代表多使得人大能够更广泛地联系选民,反映社情民意。因为基层的代表能和选民融合在一起,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到处可以听到群众的心声,在聊天的时候也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而且也能经常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也可利用业余时间调研了解一些民生问题。比如通过和选民群众经常坐在一起交流讨论,把一些问题归纳出来,每年都可提出几条与民生问题以及和群众关系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意见和建议。但作为基层代表也有他的局限性,基层工作繁忙,代表工作都是兼职,大量的本职工作使得代表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履行代表职务中去。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处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新时期,来自基层的代表,自身所接触到有限信息,个人的学历水平等都对代表的履职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代表对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缺乏必要的方法。
二、新时期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对策
1、 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
在新时期,知识的力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学习和掌握知识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大工作不仅政治性强、法律要求高、程序要求严格,而且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要求我们代表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群众观念和把握大局、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因此,人大代表更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依法履职的能力。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只有学习、掌握好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做到依法行使职权。人大代表需要学习和熟悉的法律、法规很多,我认为要注意学习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颁布实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作出的决定(决议)以及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各项规章、规定等。二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作有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宪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会议制度、职权行使、工作程序所作的决定、规定等。
学习的途径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街道人大工委和区人大组织的各项专题培训、虚心向老代表和领导请教、向选民学习、加强自学、边实践边学习等多种渠道。以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
2、要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并积极建言献策
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沟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求。人大代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善于把握群众的愿望,汲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并且把这些来自基层群众的愿望、经验和智慧,带到人代会的议事决策之中,通过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作为人大代表,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每年在人代会召开前要实事求是地走访调查,深入基层群众了解需求,捕捉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编写建议,积极反映选民的呼声。在人代会召开期间,要认真审议讨论积极发言,对每一项表决都要做到严肃认真。在闭会期间,如果有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及时提出。始终坚定“为民履职”的理念,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群众的所求、所需、所急、所盼,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确保履职到位。
3、要合理安排,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工作的关系
人大代表也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应该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但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又要求我们要做出表率,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干不好本职工作,就体现不出人大代表的先进性,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而代表都是兼职的,需要对人大工作与本职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两者之间实际上并不矛盾,关系处理好了,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会起到相互推动的作用。
比如说作为一名来自社区的基层代表,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把在本职工作和相关工作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通过代表工作的途径向上级有关机关反映,提出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在参加人大会议或闭会活动时,结合履行代表职责,将获得的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带回本单位。因此要合理安排,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工作的关系,对于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会议都要积极参加,每次人代会召开期间,都能提前准备,提前到达。
4、要提高实效,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好作用
作为人大代表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好作用,这就要求代表们要对全区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有更充分的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仅靠每年一次的人代会、平时的视察活动和列席常委会会议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要认真阅读每一次下发给代表的各种政府公报、文件、工作报告等文字材料,因为这些公报、文件和报告是代表了解政府工作的一个渠道,同时也是人大常委会切实保障代表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代表审议的质量和水平。
二要有意识地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微博等快捷的信息渠道,关注社会民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机地统一起来,突出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展开民生建设,努力使中国走上一条创新与和谐型的民生发展之路。作为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人民的代表,因此更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这一要求,在履职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好“代表”的这一特殊身份,提高代表工作的实效,使自己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好作用。
总之,作为人大代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时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标准。例如本人在历次区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要求增设清湖路与大闸路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的建议” 、“关于对清河路锦绣江花路段绿化带进行整治和改造的建议”、“ 关于要求对育才路86弄危桥进行维修和改造的建议”、“ 关于要求对双东路小区进行老小区改造的建议”等十多个建议,都是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群众,了解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之后,认真编写建议并及时上报的。这些建议通过区人大分派给相关职能部门承办,各承办单位都积极认真地做好答复工作,最终使这些来自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群众的诉求得以满足。通过这样真诚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代表在党、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这也是作为基层代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