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白沙街道人大工委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强,基层人大工作如何收集民意、集中民智,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基层人大工作如何创新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微创新”的概念,并对“微创新”的意义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利于基层人大工作的推进。
关键词:基层人大工作微创新
街道人大工委是区人大常委会在街道的派出工作机构,处在人大工作最基层,与群众联系最密切,最能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因此,如何加强基层人大建设、提高履职水平直接关系着基层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关系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关系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力的行使。而在新时期条件下,笔者认为创新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要素。但是基层的人大工作是最接近群众而且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其工作重点还是在于执行人大制度上,因此,基层人大的层级和工作现实决定其创新应该是一种小创新,是在宪法、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框架下,对于具体工作进行的一些小突破,小改进,称之为“微创新”,笔者认为这种“微创新”在基层人大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微创新”在基层人大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微创新”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人民群众对于人大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水平不断提升,利益诉求更趋多元,这对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和基层人大代表的基层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群众信息交流的方式,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只有寻求创新才能使人大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二)“微创新”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与各级人大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离不开的。基层人大在收集民情、民意和民智,发挥基层人大代表职能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历史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基层人大的各种“微创新”,人大的完善正是在这种基层单位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推进。
(三)“微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人大各项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但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改革将不断深化,利益调整力度加大,各种矛盾也会不断增多,有些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上学难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企业负担问题等等,需要基层人大进行不断探索,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服务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二、基层人大“微创新”的特点
(一)创新需着力在“小”上。基层人大工作所处的位置决定能进行的工作尝试和创新只能是在微观层面,是对我国人大制度操作层面小的创新,因此基层人大组织一定要着眼小处。如探索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新方法,使其符合时代发展和选民的需求,做到民意畅通、发挥民智。基层人大工作如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细枝末节上寻求到一些创新,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群众。
(二)创新需着力在“细”上。人大代表都是兼职,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履行代表职能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参政议政的热情,但是也受制于日常的工作时间约束,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主旨精神,更需要基层人大工作的创新,从“细节”入手。众多的经验显示,如能充分考虑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和各种矛盾,人民群众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履职就能更顺利的开展。
(三)创新需着力在“实”上。“实效”是基层人大工作创新的核心点也是关键点。基层人大工作直面人民群众,群众的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是人大创新工作是不是取得成功的最好衡量标准,因此基层人大工作的创新必须立足一个“实”,求实情,办实事,见实效。在具体工作的创新过程中一定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解决什么新问题,实现什么新效果,都要通过调研对新方法、新载体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创新在工作中取得实际的效果。
三、基层人大“微创新”的方法
基层人大工作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基层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发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格局和通讯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要求基层人大围绕自身的工作职能,主动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大工作的发展。
(一)围绕畅通民意求创新。作为选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需要向选民负责,需要为选民服务,因此需要人大代表密切地联系选区选民,深入了解选民的各类需求,因此如何与选民进行沟通,如何畅通选民与代表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一项重点。为此,基层人大一定要创新方式方法,立足选民的需求,充分考虑选民的工作和生活因素,增加选民联系代表的便利性。如白沙街道开辟的人大代表联情工作站,就为代表联系选民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但是光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不够,还要加强软件创新建设,强化人大代表接访选民的制度建设。为此白沙街道人大代表联情工作站还出台了各项工作措施,规定了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工作要求,确保了接待工作取得实效。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如白沙街道开通了人大代表热线,开展了网上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通过微博、QQ群等现代通讯技术,加强人大工作的宣传,加强人大代表同选民的联系,通过具体的工作创新,使选民表达述求更便利,人大代表与选民间的信息传递更通畅。
(二)围绕自身建设求创新。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往往同人大代表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基层人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创新,组织开展一些代表们容易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促进代表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人大自身建设的创新必须牢牢抓住人大代表的特点,如初次当选的人大代表往往对地区情况不清楚,对于代表履职工作程序不了解,因此要开展考察活动,开展培训活动,老代表则可以就如何深入发挥代表作用进行研究和探索。人大自身建设也要牢牢抓住代表们的兴趣点,每位代表专业背景不同,代表的选民不同,因此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也不同,基层人大组织要注意利用不同代表的兴趣点,使整个代表团队形成一定的互补,使团队的能力较为全面。同时基层人大还要注重人大代表学习方式上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闲散时间,有效解决人大代表的工学矛盾。
(三)围绕参政方式求创新。基层人大代表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监督视察和建言献策等方式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但是基层人大也要通过创新工作载体,让人大代表更多地接触、了解“一府两院”和街道办事处的日常工作,为“一府两院”和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决策提供民意支持。因此基层人大一定要找好切入点、结合点,选择选民关注、代表们关注的事务让代表们参与进来。如白沙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的人大代表约见地方机关负责人活动,由代表们收集选民们的关注话题,约见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和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了政府机关同人大代表和选民的沟通。
(四)围绕监督方法求创新。监督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加强基层人大对基层政府的监督,其意义深远,作用显著。人大代表的监督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政府行政决策上的失误,加强群众与政府的联系,使政府的工作真正体现民意,服务群众。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需要基层人大进行深入探索。笔者认为这种监督方法具体要体现在基层政府对人大代表行政信息上的透明,基层人大对基层政府工作上的具体约束。如创新性的开展基层政府工作报告制度,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要定期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接受人大代表的审查。如创新性地开展一些人大代表对基层政府落实重大项目情况的督查活动,推进重大项目的落实。
(五)围绕科学决策求创新。决策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能,而且人大代表的决策往往是一些关系到区域发展和建设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因此决策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加强人大科学决策水平,我认为需要基层人大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制度,在决策过程中更广泛的体现民意,让更多的科学元素参与。因此可以建立重大项目决策前选民的征询制度,在相关的决策项目提出以后,可以给予人大代表一定的时间,让其认真考虑,并通过选民接待、网络接待等方式了解选民们意见,最后综合考虑投出自己的一票。可以建立专家征询制度,在重大决策前,邀请多位有关专家就相关议题的利弊进行认真阐述,最后由人大代表们进行慎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