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查研究
天气预报: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发布日期:2013-07-15 14:42 来源:文教街道人大工委 访问次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现状,发挥人大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区食品安全工作,今年以来,文教街道人大工委采取代表视察企业、走访政府部门、参观考察基地,并分别通过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开展了食品安全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区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出台完善相应政策,强化综合监督职能,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食品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两级分化。
  1、城市困难群体、农民工及农村人群等,由于自身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有限,消费层次较低,使得低档次的食品相关业态仍有市场需求空间,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对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往往成为食品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受害者。
  2、中高端收入人群由于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有风吹草动,就对食品安全过度紧张,加上部分媒体的渲染夸大,往往对食品安全状况心存疑虑,对政府监管存在怀疑,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食品安全基础比较薄弱
  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多数规模小、设施设备简陋,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特别是农村地区还存在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
  2、食品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食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诚信、道德缺失,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质量检测存在两类问题。
  1、 “乱像丛生”。被动检测多,主动检测少;快速检测多,实验室检测少;使用投入品多,检测项目少;重复检测多,检测范围小;现场快速检验能力弱,检测水平低;检测设备少,设备更新慢;检测人员少,知识更新慢;检测指标滞后,难以有效监管等现象。
  2、 “水平落后”。标准体系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四)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点”。
  1、大型超市销售监管待加强。超市专柜的商品在采购及销售上不是超市统一管理,大部分为租赁柜台自营销售,因此这些商品的质量把关不严、各类证件的索证备证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超市对自制食品部门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及食品安全培训不够,员工这方面意识薄弱。
  2、城乡结合部的小超市、小商场、小点心店、流动食品摊点呈现变化性大、流动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再加上因为价格便宜有市场,使监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演变成“拉锯战”、“持久战”。
  二、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宣传,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1、加大对食品安全“一法两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强化责任,落实好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要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及时通报、分析、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和监管信息,规范发布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各种专题培训、送法下乡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掌握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基本方法和依法维权的基本程序,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防范能力和监督能力。要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加大奖励力度等方式,进一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长期规划,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基础建设。
  1、提高食品行业自律水平,着力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重长期投入,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业。整合检测资源,通过检测设备、技术力量的资源整合和投入,实现检测资源共享,为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2、提高食品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提高食品行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道德建设,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和食品安全教育。
  (三)加大投入,提高食品检测检验水平。
  1、加大有关投入,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推进检验检测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应重视食品监督方面的资金投入,适当扩大食品监督站点,使极大多数食品都应纳入监控的范围。加快食品安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和标准体系建设,统一检测食品安全标准,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控,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四)加大惩处,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克服“抓一阵,好一阵,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应加强常态监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健全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各部门要采取强硬措施,严厉处罚违规企业,从行业准入、经济处罚、刑事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规企业的预期成本,多渠道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