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塘街道人大工委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大局积极履职,定期组织街道人大代表就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近期的一个关于洪塘现有公交运输状况满意度调研中发现,辖区居民反映,随着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拥堵、公交出行难已经成为辖区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街道人大通过现场走访、座谈会、人大代表视察等方式就在洪塘辖区内实施公交微循环这个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一、基本情况介绍
1、洪塘街道基本情况介绍
洪塘街道位于宁波市西北部,南临姚江,北靠马鞍山,2004年7月撤镇建街,面积39.1平方公里,人口9.3万,下辖22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洪塘位于沪、杭、甬经济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辖区内有绕城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出口、江北大道、机场路、北外环连接线和洪塘中路等公路,距宁波市中心6公里,距宁波栎社机场15公里,距宁波铁路南站10公里,距宁波铁路庄桥站4公里,交通便捷,是宁波市北部交通枢纽组中心。
洪塘街道有各类企业500余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85家,街道在持续传统优势三产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引进以房地产、汽车销售、餐饮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楼宇经济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提升街道的产业层次。洪塘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洪塘工业A区、工业B区。江北投资创业园区也坐落于辖区内。目前,宁波市经济适用房、姚江花园、洪都花园、亲亲家园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为洪塘聚集了人气。
洪塘新区已被宁波市政府批准为宁波市八大副商业中心区,是姚江以北唯一的商业中心区,亲亲家园、洪都花园、颐和名苑、奥林80、姚江新都以及占地110万平方米的宁波市经济适用房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都落户洪塘,学校、公交、文化中心、幼儿园等大批民生公益项目配套完善,洪塘逐步建设成为与宁波中心城区高度接轨的城市化社区。
2、洪塘辖区交通运输状况综述
1)、公交运力及线路介绍
目前途径洪塘及由洪塘始发的公交线路共有14条(14条线路介绍详见附件)。其中途径洪塘的有5条线路,由洪塘始发的有9条线路。洪塘城区内共有公交站始发站3个,分别为:洪塘中路站、洪塘龙华寺站、第九医院站。由洪塘中路站始发的车辆有3路车,洪塘龙华寺站始发的车辆有3路车,第九医院站始发的车辆有2路车。途径洪塘北区的线路有4条,途径洪塘南区的线路有10条。接驳洪塘中路站和第九医院站的公交线路有3路车,接驳洪塘龙华寺站和洪塘中路站的公交线路有1路车。
2)、客源主要构成分析
途径北区线路的乘客主要为洪塘北片区村民及老城区居民,途径南区线路的乘客主要为拆迁安置房住户、公共租赁房住户、商品房住户及工业区工人。
3)、居民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分析
洪塘城区内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为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黑车和人力三轮车、助动车和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电瓶车是洪塘城区居民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出租车相对偏少,主要为途径洪塘。黑车和人力三轮车等其他替代型号交通工具仅在洪塘城区范围内活动。
二、公共交通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走访得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上,局部地区公交运力已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引起城区居民出行大幅依赖于城市公交系统;交通拥堵和公交布局的相对滞后,导致公交运力和居民出行需求产生供求不平衡;以及少量黑车的存在,对居民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以上因素都对洪塘公共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城市化进程过快,需要更为便捷的交通出行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版图不断扩张,形成以下现状:1)、相对区域居民数量激增。主要由辖区内拆迁安置住户、辖区外拆迁安置住户、商品房住户、公共租赁房住户、工厂工人五部分组成。大部分农村征地拆迁安置以及农转居速度的加快,村民从原居住地搬入洪塘城区;洪塘城区是宁波拆迁安置的重要区块,大量拆迁安置居民迁入洪塘;以亲亲家园、奥林80为代表的商品房也是洪塘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小区居住条件趋于成熟,居民入住率高;公共租赁房项目的完成,将会吸引大量无房家庭前来洪塘居住;洪塘辖区内拥有数个工业园区,工厂企业集聚了大量的产业工人。除工厂宿舍安排部分工人,其余均散居在洪塘城区。2)、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辖区大量农转居居民逐渐适应城市化生活以及原城区居民的增多,对城市居民所依赖的主要出行方式—公交出行从早期的无所谓到习惯并依赖,公交出行已经成为辖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途径。3)、居住地和工作地点的不统一。大量迁入洪塘的拆迁安置居民和购买商品房居民虽然居住地在洪塘,但他们的工作地并没有产生变化,每天仍需从洪塘坐车奔赴工作场所,除部分拥有私家车外,公交出行仍旧是唯一通勤方式。
2、公交布局相对滞后,需要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
1)、公交线路少、班次少。公交线路设置粗放,不能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途径洪塘北区的线路有4条,途径洪塘南区的线路有10条。洪塘城区内共有公交站点54个,其中北区有公交站点32个,南区有公交站点22个,仍有部分居民集聚区未能就近覆盖,已经不能很好满足满足居民出行需求。2)、三个公交始发站各成体系。目前洪塘辖区内有三个公交始发站,分别是:第九医院始发站,靠近庄桥区域;洪塘中路始发站,位于城区南片;龙华寺始发站,位于城区北片。三个公交总站中由洪塘中路站始发的车辆有3路车,洪塘龙华寺站始发的车辆有3路车,第九医院站始发的车辆有2路车。接驳洪塘中路站和第九医院站的公交线路有3路车,接驳洪塘龙华寺站和洪塘中路站的公交线路有1路车。按照现有班次行车路线,居民出行需多次倒车,出行颇为不易。3)、缺乏城区短途通行班次。洪塘近年来发展形成了行政、商业、医疗卫生在北区,居住、教育集中在南区的格局,目前仅有2条路线沟通南北城区,还仅仅限于洪塘中路,缺乏便捷沟通南北两区的公交干线和班次。
3、黑车大量存在,为居民的安全出行埋下不良隐患。
通过走访交通运管部门了解到,因为公共交通运行的供求失衡,给了黑车极大的生存空间。目前洪塘辖区内黑车主要为非正规外地牌三轮机动车,主要集中在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存在原因主要有:1)、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公交线路设计有待优化,存在公交运行死角,不能形成最后一公里公交圈覆盖;居民出行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平常时间客流量不高,增加公交运行班次势必导致公交运行成本过高;有证规范的出租车主要集中在宁波老城区,对于洪塘等新兴城区存在路途不熟悉、乘客少、安全因素考虑等各种顾虑,因此不是很感兴趣。2)、黑车的存在有其天然的优势。一是本地化特征。黑车车主本地化特征明显,更熟悉本地交通,更明白乘客的需求。二是低价便捷特征。能根据市场调节自发形成合适定价,相比出租车更有价格优势。能弥补从公交站点到家的一站式服务,存在短途运输的便捷性;三是本小收益大特征。黑车投入小,无需办理任何程序,一经购入即可违规投入营运,无需缴纳任何行政费用及税费,获利高;四是违法成本低特征。聚集地点随政府打击力度、客流量等不同因素采用游击战术,可随意变换。一旦查封,因为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条文规定,最终也是罚款了事,相对违法成本较低,也相应带来政府的执法成本提升;五是执法主体界定困难特征。对黑车开展执法,可以涉及公安、交警、公管、城管等多个执法部门,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条文规定确切的执法主体。3)、黑车营运的危害。一是公交客源减少。黑车不按规则运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交系统的客源。二是安全隐患频发。黑车车辆性能差、驾驶员驾驶道德差、技术差,不遵守交通法规,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社会治安问题严重。无正规执业登记管理、无明确收费标准、无法律法规约束等多种原因,极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
三、优化改善洪塘公共交通的建议
综合分析,针对洪塘发展的前景和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建议:设立一条公交微循环线路。即在现有的公交线网中增设一条专门在洪塘城区行驶的封闭的微循环线路车。当然,仅仅设立一条公交微循环线路不可能满足大部分城区乘客“最后一公里”的要求,但是设立一条接驳三个公交始发站的微循环线路,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居民的换成次数。
1、公交微循环的定义
微循环公交,亦称袖珍公交,是随着城市与交通规划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区域或社区难以被公共交通所有效覆盖,居民居住点或活动区域远离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由此应运而生的一种乘客“最后一公里”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2、公交微循环的特点
线路:微循环公交线路多以路程短、站点少、速度快、客流相对集中明确为特点,往往作为主干公共交通(主干公交线路、轨道交通等)的接驳车。车型:由于客流限制,使用公交车型往往较小,便于较窄的道路运行。
3、公交微循环的作用
微循环公交系统解决了乘客公交出行的便利性,提高了乘客出行与公交运营效率,是公共交通的又一有力补充方案。微循环公交与主干公交系统形成有机的公交交通网络。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公交都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建设公家系统,其中,微循环公交系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北京、武汉、青岛等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开通并扩大公交微循环的运行。
4、线路设定方案建议
1)、公交微循环线路行程及站点等相关设定
新增公交微循环线路建议:
建议增设一路洪塘城区内微循环公交线路,串联洪塘辖区内的三个公交车站。始发站为公交龙华寺始发站,经公交洪塘中路始发站和公交第九医院始发站,然后返回至公交龙华寺始发站为终点停靠站。
公交微循环线路介绍:
以洪塘南路东段的龙华寺公交车站为始发车站,途径洪塘南路东段,右转进入洪塘中路直行,左转进入中兴一路直行,左转进入洪塘西路直行,左转进入洪塘南路直行,右转进入洪塘中路直行,右转进入长阳东路直行,左转进入宁沁路直行,左转进入长兴东路直行,右转进入机场路直行,左转进入榭嘉路直行,在第九医院公交车站停靠并掉头原路返回(具体行车路线见图示)。
公交微循环线路行程:
本段行程共14.8公里,全程行车加上停靠时间为30分钟。
公交车型号:
建议购买中巴型公交车。
所需驾驶员数:
增设公交车驾驶员2名。
拟定行车班次数:
按照从早上6:30分发车,晚上7:30分收班的预定计划,每日可行车17班次。一周7天,全年无休。
沿途停靠站点设定:
沿用现行已经在使用的11个站点。
每日预计累计载客量:
每日预计累计载客量为500-1000人次。
2)、新增微循环公交线路的费用测算
一次性购置营运车辆费用:
购置上牌及设备安装一共需30万元。
车辆使用及维护保养费用:
一年累计支出使用及保养维护费用为2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 逐年按照10%的金额递增。
微循环公交车驾驶员薪金:
每名公交车驾驶员每年需支出薪金6万元。
公交站点建设费用:
建议不新增公交停靠站台,使用现有的沿途11个公交停靠站点,因此无需在新建公交车站点上支出工程建设费用。
微循环公交车收费标准:
本次新增公交车主要为洪塘城区的内循环公交车,乘客主要为洪塘辖区居民,换乘因此建议公交收费控制在2元内。或单独售卖线路乘坐专用周卡、月卡、季卡或者年卡,即持卡用户乘车刷卡无须另外付费。
3)、微循环后续管理问题探讨
建议洪塘街道放弃车辆所有权,在确定该线路的营运周期后,交由市公交总公司负责。
5、在洪塘城区设立公交微循环的利弊探讨
有利因素:
一是有利于形成一个区域中心。洪塘城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融合宁波城市外扩和慈城卫星城建设的一个中心位置;随着街道经济发展、拆迁安置房项目和公共租赁房项目的交付使用,区域人口集中;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工程的落地和姚江区块的新规划的出台,使得洪塘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并朝着一个重要区域中心的方向发展。公交系统的优化配置,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配套城市开发、服务社会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立宁波首条区域内循环公交线路,对于提升洪塘城区形象、便利民生服务、提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有利于沟通南北两极。随着洪塘新城区的快速发展,以江北大道为界,南北两极化同时发展明显,增设公交微循环通行线路能有效地把洪塘南北两个城区沟通成一个有机整体,便利城区居民政务咨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民生服务等需求。有利于聚拢人气,把洪塘城区拧成一个整体,使得城区居民能够在更小的范围区域内享受到更多的便利。
三是有利于串联三个公交总站。基于洪塘城市建设发展投入的现状,在尽可能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在不增设多路公交线路和新建更多公交站点的情况下,使现有的公交线路产生效率和效益的加成,方便居民短途出行,减少公交出行换乘次数。
不利因素:
一是需要进行沟通协调。在洪塘城区内设立一条封闭运营的公交线路,需要与市公交总公司进行磋商,就车辆的购置营运、人员配备、收费方式、公交车停靠车站以及该线路权属所有及营运的后续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协商。且改项目营运前景暂时不明,如何打动市公交总公司均需进行运作,因此,工作量大。
二是一次性投入巨大。鉴于市公交总司不可能单方面投入营运车辆,因此需要洪塘街道投入购车款、人员薪金等一大笔款项启动项目。如何合理分配安排该项目的基础投入,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三是停靠站需重新规划。公交龙华寺始发站场地面积不够大,需重新规划设计。就目前走访得知,公交龙华寺始发站仅仅能运营3路公交线路班车,如果增加一路公交,需进行场地扩建。
结论:在洪塘辖区内推行微循环公交车,总体上有利并且值得施行。
四、近期可完善项目
1、进一步加强黑车等替代交通工具的执法;
2、对辖区居民进行进一步的公共交通安全理念宣传;
3、通过沟通进一步增加现有公交班次;
4、积极联系上级部门,在洪塘辖区内增设免费自行车。
附件:
14条公交线路分别为:公交333路(龚冯村—锦江年华,途径洪塘辖区16站)、公交337路(公交白沙中心站—三七市,途径洪塘辖区4站)、空调207路(公交洪塘中路站—新街,途径洪塘辖区7站)、空调26路(慈城—第二医院,途径洪塘辖区9站)、空调303路(公交白沙中心站—江北创业C区,途径洪塘辖区15站)、空调305路(公交镇明路站—公交洪塘中路站,途径洪塘辖区8站)、空调330路(洪塘龙华寺—广济街,途径洪塘辖区6站)、空调331路(慈城—东门口,途径洪塘辖区4站)、空调335路(慈城—火车东站,途径洪塘辖区8站)、空调338路(公交骆驼中心站—公交洪塘中路站,途径洪塘辖区9站)、空调805路(洪塘龙华寺—邵家渡,途径洪塘辖区19站)、空调805路(洪塘龙华寺—横山村,途径洪塘辖区8站)、空调14路(第九医院—汽车东站,途径洪塘辖区1站)、空调14路高峰区间(第九医院—紫金小区,途径洪塘辖区1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