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工作规范,实现管理科学化。一是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的执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衔接机制、执法要求、执法方法、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二是优化社区矫正监管平台升级。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将指纹(面部识别)考勤系统、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系统等功能链接到管理平台中;运用社区矫正监管系统,对18名重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24小时随机查控,对7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手机定位,发送警示短信50余条、法制小案例10条、心理健康知识12条。三是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订包括审前调查、报到等9种统一格式的登记表格,调整部分文书格式和执行档案、工作档案目录,定制档案盒、采购档案装具,组织社区矫正协理员进行档案整理培训。
二、抓日常监管,实现矫正常态化。一是抓部门衔接。严把审前调查前置关口,开展审前社会调查148件,法院采信率达99%;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坚持每月核查核对一次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区司法局联合公安分局每季度进行一次核实,并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与监狱加大衔接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类文书、报表衔接核对;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通过听汇报、查台账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二是抓报到登记。在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增设社区矫正人员谈话室,制作标识标牌,印制社区矫正人员应知应会手册,并将工作职责、矫正人员须知和工作流程图等制版上墙,规范接收登记、首次谈话和信息录入等工作,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在首次报到后三天内到指定司法所入矫。三是抓排摸管控。分时分段抓排查,在假期、两会等重要时段,开展核查排摸行动,并利用节假日开展走访谈话活动,共开展走访教育482人次、个别谈话1029人次。
三、抓帮扶教育,实现帮教人性化。一是警示教育强意识。严格每月集中教育,利用社区矫正电教片进行专题教育,指定各司法助理员精选课题轮流到各街道授课,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知晓各项规定,切实提高服刑意识,共开展集中警示教育800余人次。二是心理矫治暖人心。采取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四宜疗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说理、感化、咨询师治疗等手段对矫正人员实施心理与行为矫治,为社区矫正人员举办了6场心理健康讲座,共有160人次受到教育和辅导。三是公益服务促回归。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植树、扫马路以及赴养老院与孤寡老人结对、争当城市文明交通岗志愿者等活动,共开展公益服务1846人次;加快教育矫正基地和公益劳动基地建设,分别在慈城和洪塘建立了一家“青少年教育矫正实践基地”和一家“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