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天气预报:
关于江北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股份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5-05-15 15:20 来源:江北区人大常委会 访问次数:

江北区农林水利局局长    张云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江北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股份合作制深化改革工作,请予以审议。

  我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由内依托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的组织运行框架,由外着重于精细化管理,强化制度落实与执行,从而构筑了“三资”管理的多层防火墙。目前,我区110个村已有109个村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造工作,1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集体“三资”管理全部实现了社、镇(街道)、区三级联网,“三资”监管实现了实时、动态化管理。近年来,我们又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创建,各地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发挥监督作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同时,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赋能活权为重点,创新农村股份制运行机制,深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4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2亿元,村级可用收入2.86亿元,资产总额47.8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17.68亿元,货币资金15.77亿元,“三资”管理系统录入合同2662份,涉及金额7.97亿元。各街道(镇)对110个村银行账户、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重点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及清理,确保了村级账务的完整、准确和真实。村级“三资”情况全部实现三级联网,“三资”监管更加实时、动态、有效。2013年全区实现“三资”管理规范化村广覆盖,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示范县;2014年四个街道(镇)全部通过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验收。农村股份深化不断推进,探索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向资产分配模式、股份终止退出模式的改革,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2014年股份分配6.07亿元,累计分配23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框架,构建“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1、开展“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2011年江北区开始了“三资”管理规范化街道(镇)及村一级的创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各村(社)“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制度运行,严格办事程序。各街道(镇)通过出台“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方案、控制非生产性开支、货币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规定细化配套文件。通过两年村级“三资”规范化创建,有104个村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占我区村数的94%2013年,我们在村、街道(镇)创建的基础上成功创建了省级“三资”管理示范县,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又全面完成村级会计代理制的全覆盖,并实现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向村级“三资”管理服务转变。

  2、强化货币资金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征地拆迁、旧村改造等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迅速转化成货币资金。截止2014年底,110个村的货币资金总额达到15.77亿元,占总资产的32.94%,村均拥有货币资金1434万元。面对村级日趋庞大的货币资金,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保护集体资金安全的任务更为紧迫。2012年在对全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的办法》,加大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控制,进一步完善货币资金制度内容,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3、完善“三资”管理平台。建立“三资”管理动态档案。重点对村级资金、资源、资产实行了网络化台帐管理,建设“三资”网络管理平台。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及相关照片、合同均上传到了“三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区、街道(镇)、村三级联网,确保每个资产、资源可以进行动态跟踪,确保资产的安全性。目前,全区纳入网络监控管理的村级集体资产总额47.88亿元,实现了全区村级“三资”情况网络全覆盖。

  (二)创新信息公开模式,实现“三资”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多元化

  通过财务公开栏、阳光村务网、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三资”公开力度。进一步优化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的公开形式,促进收入和支出账目更加清楚,实现村级“三资”管理全透明。建立了财务公开、财务开支、应收款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财产物资管理、土地征用款发放等9项农村“三资”权力清单,对每项权力运行绘制了流程图,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并将执行情况列入15年村庄管理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了农村权力规范化运行,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加强“三资”管理的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三资”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强化代理服务中心会计工作的考核,实行奖惩结合的考核体系,使会计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发挥好作用,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强化“三资”管理的监查力度,实行每月不定期专项检查

  (三)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实行两级联动机制

  实现区级抽样审计与街道(镇)对村级“三年一轮审”相结合的模式,强化村级财务及制度执行的审计,建立村级审计常态监控机制。我区从2013年开始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抽样审计,已连续开展两个年度。共抽审四个街道16个村,审计资产总计7.55亿元。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和制度审计相结合,重点对合同的签订情况、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情况总体良好,未发现重大经济问题,目前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也已基本结束。通过审计,对涉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区级统一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调整完善制度,如根据对村级合同的审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清理和规范工作的通知》,加强合同管理。目前,涉及固定资产净值9.69亿元,录入网络管理合同2662份,上传合同照片2662张,涉及合同金额7.96亿元。

  (四)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进城乡全面融合

  我区股份制改革工作,目前仅剩灵山村一个村未实施,今年计划完成灵山村股份制改造工作,实现江北区股份制改造全覆盖。股份制深化方面,结合江北实际,探索了收益分配向资产分配模式的转变、股份经济合作社终止退出模式的改革。如庄桥街道邵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按程序实施了组织终止退出模式的改革。甬江、洪塘街道等几个村也根据不同类型,制订了集体资产的分配模式,有按月发放的,有按一定年限发放的,实现组织的平稳退出,也为下步农村、农民彻底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股份深化改革方面,按照产权清晰、权能完整、管理科学、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要求,以赋能活权为重点,创新股份深化改革。按照去年提出的江北区股份深化的方向和深化改革的三条路径,实施好股份制深化改革试点。一是终止模式,包括货币资产分配、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组织终止退出三个阶段;二是公司化管理模式创新,引导和鼓励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产权在市场中以多种形式自主流动和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从“三资”管理规范化角度出发,稳定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对土地未被征收或少量征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努力使农民通过改革拥有长期而又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今年,我们将根据各个经济合作社的现状,在股份终止、公司化管理、土地股份制改革等方面各选1-2个点进行试点推广。

  三、存在问题

  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形势越来越复杂,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资源管理;民主监督效力不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等。在推动股份深化工作中,由于没有现有的制度规范,特别是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在思想认识、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因子,不利于股份制的进一步深化。

  四、下步打算

  1、加大“三资”管理制度执行力的监督和制度审计。除了完善制度外,“三资”管理的重点在于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因此,建议以“三资”管理规范化、农村基层权力规范化为抓手,加强“三资”管理、基层权力的目标考核力度,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全覆盖。

  2、加大监督与执行力度。加大对制度执行力的考核,完善民主管理。各街道(镇)应把“三资”管理执行情况与村干部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强化惩罚力度。多渠道拓展民主监督途径,提高监督的效力。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群众监督、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另外要畅通监督渠道,强化问题的反馈与落实,建立部门与纪委的联合监督与沟通机制,确保监管畅通。

  3、加大“三资”管理队伍建设。一支优秀农经队伍是管好集体“三资”的重要基石,一是各街道要配齐配强农经干部,加大对农经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指导水平。二是要提高代理会计工资待遇,稳定会计队伍。三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基层权力运行的培训与考核。

  4、加大股份深化的推进力度。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涉及面广,不仅有政策法律上的障碍,而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区委区府层面上要确立深化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方向,使部门和基层在探索中不偏离方向;二是要注重政策配套,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如零星土地的征收问题、10%留用地兑现、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问题、资产过户、变更登记、税收优惠等等,光靠一个部门是难以推动的,建议多部门联动,共同推进股份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农民彻底城市化进程。三是要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种自发性的探索,更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建议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充分鼓励和调动基层改革热情,不断探索和总结出具有江北特色的深化改革成果。

  目前,我区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股份制深化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开拓创新,使我区的这两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55月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