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北区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区人大常委会:
为做好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准备工作,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从6月份开始认真开展了相关内容的调研,在汇总各方面情况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并召开了专门会议听取区发改局工作汇报,讨论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六争攻坚·攀高跨越”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1-6月份,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商品销售额等6个双底线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在全市前列,特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5%,为多年来最高,规模首次超过象山。在宏观形势复杂情况下取得成绩实属不易。
都市工业发展较快。规上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同比增长24.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市第一,较高于全市平均6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工业发展。金田集团受铜价上升和订单增加影响,产值增长42%;康赛妮、华翔、奥克斯、三星等30强企业实现产值124亿元,增长19.7%,且增速逐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285家规上企业亏损面28.4%,好于往年情况。大力推动低小散整治和“二次开发”,都市工业楼宇建设以及银亿邦奇二期、奥克斯三期等重大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规上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长9.5%,宁波海运、明州高速等均实现较快增长;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2.7%,劳务行业发展较快;限上商品销售额和社零分别增长53.3%、13.2%,均实现较快增长。电商经济发展迅速,实现电商交易额1030亿元,增长87.9%;电商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83.6%;前洋经济开发区在50多个省级开发区考核中居第12名。卫星城快速发展,基金小镇集聚效应明显。农旅融合稳步推进,共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增长15.5%,实现旅游总收入61.4亿元,增长15.1%。
重点项目推进提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9%,明显高于全市0.1%水平。8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5亿元,完成计划过半;市重点项目、省市集中开工项目均快于进度。
招商引资进展较快。根据区招商局提供数据,上半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到大市外内资50.6亿元,实到浙商回归资金32.4亿元,今日头条、中互保产业基金、渤海银行等落户我区。这些企业的落户,将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外贸出口实现140亿元,增长20%,据调研情况,制造类、贸易类企业出口各占全区出口的一半。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困难
根据调研情况,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二次开发”尚需进一步加强。上半年,我区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有力开展低小散整治,推进“二次开发”,取得了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对淘汰后资源的利用还缺乏谋划。
2、核心滨水区缺乏高端楼宇。调研反映,在招商引资中,部分优质现代服务业大项目难以引进。主要原因是在核心滨水区缺乏高端楼宇,而且大多数开发商以分割出售为主,自持物业的开发商较少;而现有楼宇普遍老旧,配套缺乏,导致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
3、招商引资项目结构有待改善。根据区招商局数据,上半年,67个共50亿投资项目中,房产项目有14个24亿,股权项目45个24.7亿,而实业项目投资仅8个约1.3亿,比例较低。股权和房产项目虽然贡献较大,但缺乏可持续性,对提升我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缺乏有效支撑。
4、经济发展面临宏观不确定性。目前,中美面临贸易战威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大,对以外向型为主的我区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的影响。
三、有关建议
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六争攻坚、攀高跨越”的要求,根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一是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抓住土地市场势头较好的机遇,加大出让力度,降低拆迁财务成本。已拆迁地块要加大攻坚克难力度、尽快清零,做好出让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编制甬江北岸控制性详规,避免项目等控规现象。二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四大产业”为核心,开展精准招商,着力提升实体经济、新经济、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比重,改善我区经济结构。三是理顺发展平台与全区的关系。研究理顺关系,强化统筹,进一步明确电商城、卫星城与全区在行业发展上的分工,避免无序竞争,增强电商城、卫星城与全区发展的协同力度。
2、推动提质增效,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一是挖掘工业发展空间。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加大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力度,加快推进“二次开发”,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推动有限工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提高工业亩产效益。二是研究推动优势企业集团化改造。针对我区部分企业发展空间受限,部分企业产能外流现象,要积极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有关企业集团化改造,发展总部经济,以保证部分收益留在江北。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内生发展动力。强化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竞争优势。
3、系统谋划全区楼宇布局规划,推动楼宇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做好楼宇布局规划。根据商务楼宇从点状开发向带状或商圈开发方向发展趋势,积极做好楼宇布局规划,培育产业相对集中的特色楼宇,特别是要在地铁站点无缝对接楼宇综合体。二是加快核心滨水区的在建楼宇的建设速度,主要是绿地、路劲新天地、及甬江街道7个项目66万平方的楼宇建设,缓解核心滨水区楼宇结构性供需矛盾。三是尽快启动老旧楼宇改造,提升存量楼宇质量。出台相关的楼宇改造政策,调动政府和市场各方积极性,分期分批改造老旧楼宇。着力开展楼宇周边环境整治,完善楼宇商务配套环境。四是提高楼宇经济发展质量。开展楼宇经济普查专项行动,全面摸清楼宇经济底数。推动服务业“亩产论英雄”改革,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可操作性,着力提高楼宇单位产出。做好楼宇招商引资工作,着重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引力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在我区的比重,改善我区服务业结构。
4、继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善我区营商环境
一是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动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大服务力度,完善企业服务经理人制度,深入走访企业,帮助纾困解忧,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开展项目问题“清零”行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关心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人才引进等问题,根据我区产业特色,完善相关政策。三是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建设全区经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招商信息、管理信息全区共享,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促进政府管理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注重研究中美贸易战影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