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公开
天气预报:
江北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月度进展表(2018年8月)

发布日期:2018-08-21 10:12 访问次数:

审议意见

落实内容

月度工作推进计划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工作落实情况

按照《江北区“十三五”卫生和计生发展规划》的目标,加快建设区级中医院的步伐,力争在“十三五”规划结束前适时挂牌区级中医院。

1.7月底前确定重点扶植的1-2家发展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

2.12月底前重点扶植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中医药服务区块建设,促进中医药服务环境提档升级。

3.20196月前重点扶植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名中医工作室”,健全高年资中医师定期坐诊工作机制,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4.201912月底前完成重点扶植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估。

5.202012月底前力争1家基层医疗机构挂牌区级中医院。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新中心中医特色区域设置,拟定配套采购建设经费报告,将提请区政府同意后实施。

向区委主要领导、分管区长汇报中医医院培育、发展计划,提出三阶段建设思路,一阶段为重点扶植1家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适时增挂中医医院院牌;二阶段为条件成熟后独立设置中医医院;三阶段为创建等级中医医院。

加强市第九医院中医科室“软实力”建设。

1.8月底前市第九医院启动宁波市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示范单位创建,制订创建方案。

2.9月底前引入沪杭地区中医药优质资源入驻九院。

3.201910月份提出宁波市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示范单位创建申请。

4.201911月接受宁波市创建评审。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邵利明

进一步与上海曙光医院对接,就市第九医院曙光中医肛肠科挂牌时间、杨薇名中医工作室设置等事项进行磋商。

健全中医人才引进机制。重点抓好名中医或有发展潜力的中医人才的招引工作。

1.7月底前完成市级中青年名中医、基层名中医申报人员的现场审核工作。

2.8月底前名中医“戴雨虹工作室”正式挂牌,实行巡回坐诊和带教培训相结合工作模式。

3.9月前制订《江北区卫生计生系统“名医、名科”建设实施意见(试行)》。

4.10月份落实骨干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重点学科建设等措施。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李秀琴

组织市中药技能竞赛区级选拔赛,经过理论测试、中药鉴别和调剂操作等环节,遴选2位中药业务骨干参加市卫计委、市总工会、共青团宁波市委联合组织的中药技能竞赛,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慈城卫生院设立首个以名中医命名的“戴雨虹工作室”,开展中医药临床服务同时,带教1名基层中医师,推进传承带教。

健全中医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名师带徒、选派进修,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自寻名师。

1.7月份完成区辖医疗机构中医人员个人档案建档,并根据人员工作、教育、技术职称等信息,分类别建立中医人员信息库。

2.8月份制订、出台《江北区卫生计生系统中医人员培养计划》。

3.9月份完成各中心(卫生院)中青年中医人才业务骨干遴选。

4.10月份启动传承型中医师培养项目,举行中医药师带徒受聘仪式。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李秀琴

起草《江北区中医药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分析全区中医人才队伍结构基础上,提出加快高层次中医人才引进、推进名中医培育、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推进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任务。

打造特色品牌。抓好特色专科建设。推进中医药“接沪融杭”,多渠道、多形式引进知名中医专家及中医诊疗技术资源。

1.7月份前启动区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完成开展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遴选。在九院积极引入沪杭地区中医药优质资源的同时,引入宁波地方特色中医品牌陆氏伤科,完成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2.8月份前完成陆氏伤科进驻江北的相关事项磋商,形成《关于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陆氏伤科医院团队合作关系备忘录》。制订、出台《江北区卫生计生系统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评估方案》。

3.9月份前陆氏伤科医院在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并开始运行。

4.12月份完成区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情况阶段性评估。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邵利明

宁波地方特色中医品牌陆氏伤科进驻甬江中心后陆氏伤科嫡传人定期坐诊,开诊一个月来,累计门诊1000余人次。拟定基层中医特色培育专科建设自评标准,建立专科建设定期监测制度。

优化中医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中医服务中的作用。

1.7月份前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工作平台中医体质辨识模块开发。

2.8月份各基层医疗机构运用新模块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推进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3.9月份,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物联网手段,加快推进中药代煎快捷配送,优化服务流程。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8家基层医疗机构借助社区医生工作平台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块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中医快捷配送服务,目前已有庄桥、孔浦、姚江、白沙4家中心实现快递配送到家,使居民配药更方便。

加大中医服务供给。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的种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多点执业。

1.7月份前完成第二批中医药特色服务站遴选;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联合单位完成3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2.8月份完成市星级中医药门诊创建申报,组织开展创建单位中医药工作督导。

3.9月份完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评估标准修订,并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站业务督导。

4.10月份建立中医药特色服务站建设重点指标监测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促进服务站拓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5.11月份完成市星级中医药门诊创建评审;完成中医特色服务站建设情况年度评估。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完成孔浦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五星级中医药门诊申报,并经市卫生计生委确认,组织开展该门诊创建工作指导。

组织中药实践操作培训,邀请市中医院专家做中药性状鉴别操作和调剂操作培训,并现场指导,促进中药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提升。

满足群众日常保健需求。开展“菜单式”中医知识宣教,推广受群众欢迎的中医特色项目。

1.7月底前制订出台《江北区中医药“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中医药知识讲座进“农村、社区、家庭、机关、企业、学校”活动安排。组织开展群众性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2.8月份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摄影比赛。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科普宣传制度建立、宣传氛围、活动实施等情况督导。

3.9月份完成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中医药“六进”活动实施情况阶段性调查。

4.12月份完成中医药“六进”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工作总结。

区卫生计生局

杨振宇

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摄影比赛,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动员,目前收到参赛作品13幅,报送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医药人物风采、技术传承、发展成就等内容。

洪塘、孔浦、庄桥、文教4家中心进社区、村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活动7次,累计受益250余人次。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