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开展多形式垃圾分类宣传,加强宣传力度。各社区制作横幅、宣传海报、道旗、地插等宣传用品,做到垃圾分类宣传位置醒目,内容丰富,标识规范准确。设置生活垃圾投放容器分布点位图及桶边提示牌。开展大众化互动式宣传。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等“十进”活动,各街道通过垃圾分类文艺汇演、党员课堂、“居民说事”、“垃圾去哪了”环保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载体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二)实施分众化可视化培训。加大区级讲师团队伍建设,完善层级培训制度,通过分层次受众培训,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一线对小区物业人员、环卫保洁员、分类督导员、社区居民及进行培训,提高全民参与意识。
(三)开展手牵大手”·宣传教育活动
1、发挥主渠道作用,上好一堂课。各中小学把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每学期通过讲课或讲座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青少年成为家里的垃圾分类“小小培训员”,带动一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入户率,从而影响整个社会。
2、布置主题墙,引领校园垃圾分类。根据校园整体布局,结合艺术活动,与家长一起用五彩颜色在校园内布置垃圾分类主题墙,张贴宣传标语,通过宣传栏、黑板报、LED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垃圾去哪儿了”、“垃圾应该怎样分类”等主题班队会,动员师生主动参与到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
4、开展垃圾分类游园会。各幼儿园紧紧把握儿童的身心特点,倡导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游戏突破传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模式,旨在以家庭成员为单位全程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普及垃圾分类小知识,并从中学习与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5、发放倡议书。各中小学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途径宣传《垃圾分类倡议书》,向学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家庭,家庭带社会,实现垃圾科学分类,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开展“小手牵大手”·实践活动
1、争当环保小卫士。结合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身体力行宣传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督促长辈们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参与“垃圾分一分,生活更美好”等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开家长互动讲课。发挥家长优势,邀请有专长的家长为学生上关于垃圾分类课,在互动、现场实践中大家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3、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原则,目前已成功创建宁波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3所(慈城中心、洪塘中心、江北第二实验小学)。今年计划申报两所垃圾分类示范学校(费市小学和甬港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