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北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询问
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宁波市江北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指示精神,根据宁波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区高度重视,将生活垃圾分类列入 “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专项行动内容之一,丁晓芳书记多次深入社区督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提出相关要求;傅贵荣区长召开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精心部署垃圾分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90%,115599户家庭参与了垃圾分类,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到了67个保留村。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持续上升,在最近四个月市对区考核中均列前三。
一、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针对审议意见的函中提到的9个审议意见,近五个月内,区分类办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相关部门推进各项工作,现作如下汇报:
(一)针对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考核的意见。根据市级工作安排制定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任务。去年10月出台了江北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对宁波市2018-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 今年工作方案初稿已完成,待市2019年实施方案出台后进一步对照完善。3月3日傅贵荣区长、励可达副区长召开各街道、镇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3月7日励可达副区长召开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听取各街道、镇及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近期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区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4个成员单位的人员于2018年12月实现实体化运作,形成以“垃圾分类专办统筹领导,各级部门协同配合,各街道、镇书记亲自领导,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区分类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明确阶段攻坚任务,从源头分类、宣传培训、收运处置、强制分类、示范创建、督查考核等方面下发任务清单。强化考核抓落实,引入第三方考核队伍,按照“日检查、周报告、月覆盖”全面抓好全区垃圾分类检查工作,同时常态化开展收运集中点、混收混运、质量评价(二次分拣、拒收)、全覆盖推行等专项检查工作,并在新江北开辟专栏,对考核排名情况进行通报。
(二)针对开展多形式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意见。一是开展大众化互动式宣传。持续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载体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去年10月至今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宣传活动268场,参与1.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3.5万余册,签订各类承诺书5千余份,主要活动在省、市、区级新闻媒体及各类平台宣传报道75次。新江北每周定栏定期对优秀人物、各类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甬江街道茅永贵老人坚持入户指导宣传垃圾分类,在楼道发布倡议书等行为得到市委书记郑栅洁批示肯定。二是实施分众化可视化培训。强化区级讲师团队伍建设,通过分层次受众培训,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一线和机关事业单位对小区物业人员、环卫保洁员、分类督导员、社区居民及广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进行培训,极大提高了全民参与意识。目前我区专业讲师团45人,近五个月内开展各类各级培训210场,受众8650余人次。三是强化校园垃圾分类宣教工作。区教育局按照校园垃圾分类“五个一”制度(即一个体系、一套设施、一支队伍、一本读物、一堂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良好局面。寒假期间,区分类办、区教育局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分类我时尚”微视频评选活动,共征集到百余部作品,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媒体进行宣传普及;区教育局科学教研室设计“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课程资源包”,对全区中小学生开展课堂教育;抽调39名优秀教师组建“垃圾分类新时尚公益行动志愿团”;惠贞书院等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去哪儿”等环保公益活动。
(三)针对提高居民前端垃圾分类质量,总结可操作、可复制推进模式的意见。倡导“标准先导、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考核督导”五导并行工作方式,引导居民从“会投”向“会分”转变。开展“敲门行动”做好入户再指导提高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敲门行动”5.8万余次。通过督导员开袋扫码对居民参与率、分类质量进行评价,将相关数据作为激励成果的衡量标准,目前基于成果奖励的社区已从10月份的11个增加至目前的46个。在居住小区以“双示范”优秀带动引导居民精准分类,小区内招募示范户、设置示范桶,如文教街道截止目前已有1535户示范户,56个示范桶。持续开展以督导员、社工、保洁员、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的早晚时间段投放高峰期桶边督导工作,提高源头分类意识和分类质量。通过“五导”工作方式,居民前端投放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如翠东社区垃圾投放量从39%提高到75%,投放优秀率从50%提高到了85%以上。甬江街道包家社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环境与物业管委会,首创“八联”工作法,市委书记郑栅洁要求有关部门推广这一工作经验。今年已安排财政资金400余万元,拟在全区18个小区大力推广文教街道翠东社区自治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各街道、镇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打造江北垃圾分类更多亮点和看点。
综合施策,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截止2月底,区综合性行政执法局共办理生活垃圾有关案件58起,办结55起,其中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案件52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案件2起,用于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的车辆未做到密闭、完好和整洁案件1起。同时在收运和中转环节推行分类垃圾质量评价和拒收机制,对物业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质量标准的,通过温馨提示、整改单发放、拒收等措施要求其重新分拣,再按规定交付。目前已开展36次专项检查,累计发放温馨提示单及整改通知书229份。4月份,计划根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进一步细化完善质量评价和拒收实施方案。
(四)针对落实物业服务企业在生活垃圾分类中责任的措施的意见。区住建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物业企业参与江北区住宅小区生活分类工作职责的通知》及《江北区住宅小区垃圾乱堆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物业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2018年共召开5次垃圾分类动员会及1次专题培训会,同时组织物业公司项目经理多批次参加区城管局及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并通过层级培训将分类理念和标准灌输到一线保洁人员。目前庄桥街道有1家物业公司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写入物业服务合同,为全区首例。制定考评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服务综合考评内容,并将保洁人员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与业绩挂钩。近期,区物业办、房管处党员干部及第三方机构对住宅小区进行各类垃圾分类检查共500余次。为进一步规范前端收集,杜绝“混收混运”现象,区物业办配合区城管局完成对56家物业公司小区垃圾清运车统一标识喷漆工作。
(五)针对完善全区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收集、运输、处置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综合利用。区政府引入宁波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庄桥街道设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处理场所,2018年11月大件垃圾收运处置开始试运行,日处理能力60吨,目前在庄桥街道各小区试点实施预约收运;日处理量1000吨的装修垃圾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运行。原火车北站货场宁波敏剑固废资源利用中心,主要消纳市政道路及房屋拆迁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加工再利用的产品主要为石粉、石子、瓜子片,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处理总量为5.5万余吨。区城管局在孔浦闲置地块建成全市最大规模绿植废弃物处置场,日处理园林绿化垃圾20吨,因文创港项目计划搬迁,新的场地已完成选址,目前正在施工。在完善末端处置体系的同时,按照“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经久耐用”的原则,累计新建改建垃圾房79座,改造垃圾桶点位2127个;落实小区大件垃圾、装修垃圾集中暂存点,要求暂存点设有四面围挡(一面移动),有分类标识,点位内垃圾堆放有序,垃圾堆放不得高出围挡,并需及时清理。此外,为推进源头减量工作,在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甬江达人村、宁大云创小镇引入三台餐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
(六)针对研究制定以区生活垃圾转运站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办法的意见。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含分选中心)于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日转运能力790吨,包含厨余垃圾190吨,其他垃圾600吨,日分选规模150吨。转运站市场化运行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招标文件已编制完毕,区财政经费落实中,预计4月底前完成招投标。18辆转运车辆,目前正申请上牌、办理通行证等工作,预计5月初可投入使用。区住建局实施的配套道路北川路与洪发路已于去年11月底完工。区城管局出台《江北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方案》进一步理顺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方案,利用世行资金新购的34辆分类收运车辆预计4月份陆续到位,将进一步提升分类收运能力。2018年9月开始推行城乡一体化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厨余垃圾车进村收集并直运至市级终端,日收运量60吨/日,确保了农村源头分类的成效。
(七)针对理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试点建设的意见。根据《宁波市“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理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部门职责。区商务局负责回收体系建设统筹工作;负责协调试点回收站点、分拣中心的设施建设工作;督促试点实施企业正常运行回收网点。区分类办配合协调试点区域的街道、社区、社区物业、商业广场(综合体)、企事业单位等参与试点工作,并做好试点宣传工作;配合协调落实回收分拣中心场地,推进垃圾中转场地与回收分拣中心共建工作。
2月22日,励可达副区长带队到鄞州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进行专项调研。文教街道为江北区两网融合工作试点单位,“搭把手”智能回收箱体设置完成4个,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商业广场等也积极开展选点布点工作,目前已有23台智能回收箱体落地,包括18台“搭把手”和5台“小黄狗”。区商务局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培育工作,现有友卓、甬林等企业成为市级回收骨干企业。
(八)针对高标准完成15个行政村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入户宣传、长廊、垃圾分类房、指导手册、等各种载体,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氛围营造,从思想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投放。开展入户指导约15万人次,发放指导手册约8.2万册,培训宣传活动约160场次。完善垃圾桶、垃圾亭设施设备的查漏补缺和垃圾亭形象提升工作,配设垃圾桶约10万个,提升景观垃圾亭约150个。逐步将上门回收等经验进行推广,童家、上邵、塘民、王家坝、三勤、白米湾、半浦等多个村实现厨余垃圾上门扫码收集工作,提升垃圾精细化分类程度。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年度考评与分红、村民“荣辱榜”等挂钩,通过村民自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完成市对区、区对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检查评估制度,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2018年,庄桥街道成功创建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九)针对推进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区商务局加强全区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各市场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在市场内部对管理人员和经营户分发垃圾分类小册子,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市场设置合理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办法,加强对菜市场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督。积极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市场,本月市级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投入运营,白沙菜场率先在全区农贸市场实行上门机械分类收运,同时协同区城管局计划在白沙临时菜场引进就地处置设施,实现菜场厨余垃圾就地减量。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集中办公的作用,敦促各街道、镇压实责任,扎实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七大专项行动,合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垃圾分类责任分解、工作例会、考核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垃圾分类责任。
(二)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强化党建引领,建立1对1联络机制,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到“党员+居民”双身份双统一。强化“一栏、二图、三点、四桶、五导”分类工作标准,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培育,做深做实源头精准提质工作,实现垃圾分类“家家都做、人人会分”的目标。投入400余万深入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各具特色的分类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小区。倡导源头分类与就地处置相结合,积极打造北高教园区生活垃圾示范片区。
(三)加快形成科学规范的收运体系。进一步理顺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一体化收运体系。坚持全程分类,增配收运车辆,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推行定时定点与预约相结合收集模式,提高线路安排调度管理水平。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培育1-2家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回收箱体落地,同时在转运站东侧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
(四)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结合农村拆迁实际进度,力争实现全区73个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三分之一村实施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建立完善考评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农村环境考核范围;深化基层治理,将更多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挂钩。
(五)加快形成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十进”活动;将垃圾分类融入基层党建,以党建引领新时尚;出台支持和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完善质量评价(拒收)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则,贯彻落实10月份将出台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