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农村集体
聚餐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重点聚焦“老、少、农”,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执法,防范风险,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及各街道(镇)联合互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一方出谋划策切实指导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一方保障食品安全有关的经费投入,共同打造“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顺畅、风险可控、综合治理”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与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全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聚焦“一老一少”餐饮,全力保障师生与老年群体饮食安全
我区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区属学校(幼儿园)食堂110个、区属养老机构食堂5个,正常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站点食堂4个,持证率达100%。校园食堂中幼儿园食堂78个,中小学校食堂31个,绿色学校食堂1个。106个校园食堂自主经营,4个校园食堂承包经营。区属校园食堂年度食品安全量化等级水平分别为A级45个、B级61个、C级1个、暂未评级3个(开办未满一年),B级及以上水平达96.36%。2家为学校供餐的集体配送餐公司年度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均为A级。区属养老机构与居家养老站点食堂年度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分别为A级2个,B级6个,C级1个,B级及以上水平达88.89%。
(一)举措成效
1.组织保障有力。“一老一少”餐饮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区领导都亲自带队开展专题检查。区食安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积极部署“一老一少”餐饮安全工程三年工作方案。市场监管、教育、民政等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市场监管和教育部门每年就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联合发文,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各学校(幼儿园)及养老机构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工作校(院)长负责制,夯实主体责任。近三年,全区已改造了庄桥中学,妙山小学,洪塘福利院等食堂,投入200余万对11家自助供餐学校食堂增配预防食品交叉污染的设备。
2.规范管理有序。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及养老机构食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各项制度,推动大宗食品采购规范化,目前“一老一少”食堂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均已实现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鼓励“一老一少”食堂由个人承包经营向自办模式转变,并建立食堂经营管理者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食堂改造提升,提前介入,对硬件设施建设进行业务指导,逐步消除 C 级食堂。深化食堂标准化管理,实施食品切配工用具(砧板、刀具)色标管理规范和“五常法”管理。以点带面,推进食堂示范创建,全区已有4家省级示范校园食堂、17家市级示范校园食堂、23家区级示范校园食堂,25家校园食堂获得省放心餐饮示范称号。大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区属105个校园食堂与2家为学校供餐的集体配送餐公司均安装了监控系统,“阳光厨房”覆盖率达到95.45%。区属养老机构食堂有4个安装了监控系统,“阳光厨房”覆盖率为80%。
3.专项整治有效。“一老一少”食堂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区市场监管局结合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与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做好春、秋两季开学校园食堂与夏季高温时期养老机构食堂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食堂持证情况、从业人员日常操作管理、加工场所设施设备正常运作等是否符合规范。建立重点监管名库,对存在自助供餐食品安全隐患的11家学校食堂进行警示,并会同区教育局对该11家学校食堂进行了现场指导及督查暗访。对星健养老公司的食堂施工前介入指导,为洪塘福利院的改造出谋划策,确保2个食堂布局流程准确合理。对现场管理薄弱的庄桥街道敬老院进行了风险警示。在“一老一少”餐饮安全监管方面年均出动执法人员1000 余人次,监督抽检食品及消毒餐具200余批次,实现食堂检查全覆盖,抽检不合格处置率实现100%。
4.社会共治有成。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教育局、区民政局,通过集中学习、食品安全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加强食堂后勤相关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培训。2018年4月与6月,分别举办了全区学校(幼儿园)与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培训会。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在宁波食品安全学考平台上学考培训率达100%。积极推动“一老一少”“食品安全责任险”,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自2018年以来,区政府每年出资一百万元为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及养老机构投保食品安全险,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更好地保障师生与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动员广大家长、学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共治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妥善处理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
(二)存在问题
现阶段,区属“一老一少”餐饮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较高,但由于新的管理体系与技术层出不穷,越趋专业化、资源化、工具化,需要高度借助专业机构资源的共享共治,专业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应运而生。有些县市区由财政出资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实施诸如“五常法”、“1+6C”精准化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管理体系建设,并引入“物联智管共治”设备平台,打造了一批标准化、智能化、可参观的食堂。如镇海的肯特学校、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鄞州的堇山小学、慈溪恭和苑养老机构等,获得了省市有关领导的现场好评。相比较,我区缺少类似可参观的样板化食堂。
(三)下步工作
1.继续巩固深化“一老一少”餐饮食品安全工程。进一步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力争消除C级食堂,提升B级食堂,使A级食堂的数量增多,争取量化等级B级及以上实现率达95%。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与各街道(镇)经费的支持下不断提升“一老一少”食堂的硬件水平,逐步使4家暂未创建“阳光厨房”的幼儿园食堂实施“阳光厨房”,达到校园食堂“阳光厨房”建成率100%。实现A、B级食堂“五常法”管理高覆盖,特别引进色标管理法,将植物性、动物性、水产品餐用具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以便于识别。2019年度新创省放心餐饮示范单位8家以上。
2.探索“第三方监理”提升“一老一少”食品安全新高度。积极破解餐饮监管事务复杂、监管力量不足这一难题,配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探讨研究,探索“一老一少”食堂监理制度。餐饮行业协会内部的会员单位本身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防控”专业部门,并有一批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内部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建立起专业“第三方监理”机构,面向学校(幼儿园)及养老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专业巡查、指导跟踪整改、帮助落实“五常法”、“阳光厨房”建设等一系列科学管理体系。
3.引入“物联智管共治”助力“一老一少”食堂智能管理全时段无盲点。精准聚焦餐饮食品安全操作典型问题,融合人工智能AI视频行为算法分析功能,赋能传统阳光厨房视频实现动态监测、智能识别、自动抓拍、预警推送。对学校食堂后厨区域的人员穿戴和行为活动进行分析识别、跟踪和报警,智能抓取各种不规范操作场景并做好取证,全程无需人工参与,以机器换人的思想提升监管效能,创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模式,构建政府监管精准长效、学校守法自觉自律、公众监督群策群力的食品安全监管新生态。
二、聚焦农村家宴,全力保障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
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居民因婚嫁、丧葬、寿辰、生子、升学等事宜,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各种集体性聚餐活动。该非经营性场所一般位于当地村文化礼堂、村活动室等场所内,被称为农村家宴中心。2018年,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工作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我区已成功建立5个农村家宴放心厨房。2019年,我区还将再创建5个农村家宴放心厨房。
(一)举措成效
1.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每年组织辖区农村集体聚餐“土厨师”和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专题培训,重点讲解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农村集体聚餐“土厨师”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业务素质。
2.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险。从2018年起,我区农村集体聚餐全面实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由区政府投保,宁波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运营服务中心具体运作全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险机构建立了全程服务体系,事前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风险评估,事中定期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检查,督促其加强事故预防能力建设,事后加强理赔服务,保证赔付过程公开透明,最大程度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全力推进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区市场监管局与慈城镇食安办联合成立工作组,各司其职开展工作。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慈城镇食安办选定硬件设施较好的前洋村、公有村、三联村、国庆村与八字村的农村家宴中心为创建对象。2018年7月至11月,我局联合慈城镇食安办多次实地查看上述5家农村家宴厨房,根据每个农村家宴厨房硬件条件现状,对照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标准进行现场指导,量身定做改造方案,根据A、B、C等级标准进行提升升级,确定国庆村农村家宴中心争创A级放心厨房,前洋村农村家宴中心争创B级放心厨房,公有村、三联村、八字村家宴中心争创C级放心厨房的建设目标。围绕目标,各村实施了完善硬件设施,增配硬件设备的行动,主要增配了保洁柜、冷藏柜与消毒柜等设备,其中国庆村新建了独立的冷菜间,八字村对厨房进行了重新分隔,拉上了整洁的塑扣板平顶。我局联系了印制公司制作了农村家宴中心的标牌、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牌以及厨房各功能区与设施设备的标识牌,按建设标准要求粘贴于农村家宴中心的醒目位置。2018年10月底,5家农村家宴中心均按要求完成创建,国庆村家宴中心被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选定农村家宴工作媒体新闻宣传报道的拍摄点。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省市两局的要求对创建现场用拍照与文字说明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录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智慧督查系统,确保5个农村家宴放心厨房顺利通过审评验收。
(二)存在问题
在切实做好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的民生实事工作的同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江北区上报的农村家宴中心有16家,创建任务为2018年、2019年与2020年连续三年,每年创建5家。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2018年把基础较好的5家农村家宴中心成功创建后,剩余的农村家宴中心大部分都存在设施设备简陋的现象,对照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标准,改造成本比较大,各村(社区)用于改造农村家宴厨房改造的资金落实比较困难,导致2019年与2020年创建工作难度大增。
(三)下步工作
1.继续做好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创建工作。2019年江北区建设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的任务数仍为5个,目前尚处现场勘查甄选阶段。区市场监管局已多次联合慈城镇食安办共同下乡进村,已对黄山村、杨陈村与东山村3个农村家宴中心厨房进行了现场指导,初步列入了创建名单。继续勘察甄选剩余2家创建对象,确保顺利完成2019年度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的创建任务。
2.强化农村集体聚餐“土厨师”的主体责任意识。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慈城镇食安办共同按要求强化农村集体聚餐“土厨师”的管理,建立完善“土厨师”档案,督促“土厨师”及其团队成员必须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和食品相关知识水平,牢筑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