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天气预报:
关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0-08-03 09:47 来源:江北区人大常委会 访问次数:

关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主任、副主任、委员:

  根据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7月,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受疫情影响,本次调研为减少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接触,取消了入园调研环节, 6月下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工委委员、专业组代表与教育局召开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幼儿园代表关于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7月上旬,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调研群及专业组代表群中发送部门报告材料并征集代表对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普惠发展,将学前教育建设纳入全区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资源整合、城乡均衡”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建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较好地保障了全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一)进一步加强各项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学前教育发展部署要求,结合江北实际出台了《宁波市江北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宁波市江北区幼儿园扩容工程和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方案》《江北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等文件及政策。二是规划保障。根据全区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增长趋势,制定、调整辖区幼儿园布局规划,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需求,委托市规划研究院编制《江北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进一步构建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新一轮区域学前教育专项布局规划。三是资金保障。“十三五”以来,学前教育经费累计投资达4.98亿,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均达到14%以上,超过《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规定的12%的要求。通过出台《宁波市江北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细则》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专项经费使用结构,提高学前专项经费使用效率。

  (二)进一步优化办学机制。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按照省、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各类幼儿园晋级提升力度,以园所评级推动保教质量提升。目前,全区共有7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42所,占比56%;民办幼儿园33所,占比44%;省一级幼儿园22所,相比去年增加3所,民办园中省二级以上占比达54%二是办学模式不断拓展。深化集团化办园模式,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发挥优质公办园辐射引领带动作用,采用“名园+民园”“名园+新园”集团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园相关扶持政策和绩效激励机制,目前已组建9个“一体式”教育集团,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向农村下沉。三是办园结构不断完善。以集团化办园为导向,通过回购到期民办幼儿园,新建园由公办园托管等举措,形成资源共享、提优扶弱、协同发展的城乡融合捆绑式发展结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逐年扩大。对现有存量薄弱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2018年以来通过关停并转,减少9所低等级薄弱幼儿园。通过不断调整办园结构,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整体提升全区幼儿园办学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专业发展的展示交流平台,与宁波大学合作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建立全区后备园长储备库。全区学前教育教师大专及以上比率达98.3%,持证率达100%,职称率达63.9%2019年新增1名市名园长、1名市骨干园长、1名市骨干教师。统一全区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标准,不断提高合同制教师收入水平。印发《江北区学前教育优秀合同制教师年金激励制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优秀合同制教师激励年金制度,吸引优秀教师进入学前教师队伍。

  二、存在不足

  近年来我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日益增长,群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按照国家、省市学前教育发展改革的有关要求,县级政府作为管理体制的主体责任部门,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而我区目前是区与街道(镇)两级管理,制约着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均衡发展。

  (二)学前教育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受区域发展及人口分布的影响,中心城区优质幼儿园资源稀缺,存在“入学难”现象,如:外滩街道的江北中心幼儿园、湖滨幼儿园报名人数远远多于计划招生人数。而文教街道、孔浦街道的部分幼儿园则生源不足。二是发展水平不均衡。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于区管幼儿园中,园与园之间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园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设备、功能室设置、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寝室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全区12所低等级薄弱幼儿园,存在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师资力量弱、保教质量低等情况。

  (三)学前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教师发展空间受阻。目前,我区在编幼儿教师比例仅为21.9%,根据未来三年幼儿园建设计划,预计还将有十几所幼儿园相继建成,在编教师比例还将继续下降。但职称职数(特别是高级职称)是按在编数5%计算,现职称名额已满,教师晋升通道狭窄,加剧了优秀师资的不稳定。二是编外教师收入有待提高。截止2019年底,全区在编幼儿教师292名,编外教师1052名,虽经努力,公办园及普惠性民办园编外教师年收入平均达到了社平工资的1.2倍,但与在编教师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

  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确保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实现江北成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实践样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学前教育规范化办学体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以县为主、街道(镇)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区政府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全区学前教育工作的统筹,充分发挥街道(镇)属地管理的作用,强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资源供给、教师配备补充、质量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师资统一调配机制,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区域综合协调能力。健全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力量,建立一支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进一步统筹财务管理、规范优秀教师交流及任职审核机制,增强区教育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

  (二)优化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一是优化城乡一体办学模式。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按照城乡结合、区域就近的原则,充分发挥江北区中心幼儿园、甬港幼儿园等优质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优质园为龙头、街道(镇)中心园为骨干、薄弱园为帮扶对象,缓解优质幼儿园资源稀缺的现象。同时积极探索高端幼儿园办学模式,满足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二是增加高等级幼儿园数量。进一步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持续开展“增优减差”工程,不断提升省二级以上幼儿园占有比。

  (三)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阶梯式培养平台。组织园长、后备园长、骨干教师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的重点培训,拓展优秀教师的发展空间。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开展“云”教学,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统筹管理的优势,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实施办法。二是提高编外教师工资待遇。完善编外教师的收入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年金制正向激励机制,逐步推动工资待遇提标扩面。加强编外教师的能力培养,提高中高级职称占比,增强编外教师获得感和荣誉感,从而降低队伍的不稳定性,保证教师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