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区教育局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江北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江北区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社会参与、优质均衡”的原则,完善规划布局,推进增优减差,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师资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加快实现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75所幼儿园和1所早教园。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42所,民办幼儿园33所;省一级园22所,二级园41所,三级园12所。园长、专任教师1344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269人,占比94.4%;事业编制教师292人(街道120人、直属172人),占比21.7%。在园幼儿16780名,学前3年本地户籍儿童净入园率达99.9%;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9.0%,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100%,省二及以上等级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82.7%。
二、举措成效
(一)加强政策保障
学前教育事业在区委区政府关心支持下,先后制定出台《江北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江北区第二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江北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升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等系列文件及政策。2017-2019年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分别为14.45%、15.6%、14.81%,学前财政性教育支出分别为1.13亿、1.37亿、1.48亿,合计近4亿元,始终高于规定12%的标准,保障和促进了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资源布局
根据区域内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增长趋势,制定、调整辖区幼儿园布局规划,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需求,目前委托市规划研究院正在编制《江北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十三五期间新增15所幼儿园,均为省一级幼儿园建设标准,增加学位约4500个。从2018年底起,全区执行新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标准,从原来的每平方米800元提高到1400元;今年起市里明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00元统一新建小区配套园装修标准,从源头上保证新办园的高起点。
(三)优化办园结构
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名园+新园”管理模式,今年新开办的4所幼儿园,其中3所由公办园集团化托管,目前已形成9个幼儿园教育集团。增优减差工作不断推进,近三年,通过关停并转,低等级薄弱幼儿园由21所降为12所,共有18所幼儿园晋升为高一等级(星级)。目前全区75所幼儿园中,省一级园22所,省二级园41所,区域均衡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着力队伍建设
每年派遣5名左右优秀教师到涉农街道(镇)民办幼儿园支教, 2017年申报市课题《农村园长课程领导力培育的实践探究》,2018年创建首批4个市名园长工作室,实行分层、分岗、分类培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在2018年宁波市首届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1名教师获特等奖,2名教师获一等奖;在2019年宁波市育婴先锋杯保育员职业技能大赛中,2名保育员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目前有省特级教师1人,市名园长5名,市名师3人,市骨干教师1人,正高职称1人。
(五)推进内涵发展
实施《江北区教育局关于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推进区域内幼儿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开展紧密合作,建立区域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2019年分别承办省级示范开放活动和省幼儿园科学教育研讨会,总结推广区域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果分享,提高优质示范幼儿园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江北中心、实验、倡棋和洪塘街道中心幼儿园成为宁波市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样本园,慈城镇中心幼儿园作为省安吉游戏宁波市实验园向全省进行开放。
三、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和事业发展不同步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2019年,宁波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学前教育提出要“强化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而现行的管理体制在城乡融合、资源布局、教师交流等方面的局限性制约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二)资源分布与入园需求不平衡
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体充足,但随着区域发展及人口结构变化,幼儿园布局与周边入园需求不平衡。从今年招生情况分析,外滩街道区块、姚江版块如江北中心幼儿园、湖滨幼儿园、天水幼儿园、长岛幼儿园、博悦幼儿园等学位紧张,报名人数远远超出计划招生数。而文教街道、孔浦街道区块如东方幼儿园、歌聆幼儿园、繁景幼儿园、启慧幼儿园、绿梅幼儿园、怡江幼儿园等生源不足,影响幼儿园良性发展。同时,目前还存在12所省三级薄弱幼儿园,制约着我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三)教师队伍与园所建设不匹配
目前,我区在编幼儿教师比例仅为21.9%,未来三年还将有10余所幼儿园相继建成,教师基数相应增加,在编教师比例将继续下降,后备干部等骨干力量不断稀释。同时,随着对等级园要求的提高及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愈加重视,而考编机会不多,晋升通道狭窄,加剧了非编师资的流动。
四、下步工作
(一)调整体制规划
通过调研,区教育局于5月份向区委区政府提交《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全面理顺省市统筹、以区为主、街道(镇)参与的管理体制。区政府履行学前教育管理主体责任,制定和定期调整全区学前教育专项布局规划;各街道(镇)依法履行学前教育属地管理职能,落实辖区内幼儿园建设项目管理、幼儿园安全和综合治理、无证幼儿园防控、薄弱幼儿园整治及改造提升等职责。目前,体制调整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前完成。此外,中心城区的大闸幼儿园、桃源幼儿园分别转为槐树幼儿园和江北中心幼儿园园区,启慧幼儿园调整为幼托一体园,姚江版块的姚畔湾幼儿园、云水湾幼儿园下学期将投入使用,优质幼儿园的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
(二)建立协同机制
发挥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作用,对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和协调。专人负责各街道(镇)片区的协调与日常业务管理。区教育局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中心,集合全区学前教育干训、师训、科研、教研等职能,加强对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综合协调。在教育局会计代理中心增设普惠性幼儿园财务业务,所有国有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园财务模式,实行年度预算管理、统一收支;普惠性纯民办幼儿园财务工作由中心代理,统一做账,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的财务运行。
(三)完善师资管理
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教师专业标准;统一公办幼儿园园长、集团园执行园长、在编教师的人事任免、招聘、考核、调整等制度,由区教育局归口管理;规范民办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由区教育局审核;健全城乡幼儿园教师交流机制,优秀合同制教师全区统一调配;推行优秀合同制教师激励年金制度,吸引优秀教师进入学前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实施办法,畅通职称评聘通道,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四)搭建发展平台
实行园长分层培训、后备园长搭班组团培训、骨干教师分类指导,发挥名园长、名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加快名优园长和骨干教师培养。完善区、街道(镇)、园三级培训网络,统一纳入全省师训平台,实行教师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以需求为导向,有计划地开展全员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职工业务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区域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充分认识新时期学前教育承载的重要使命,查找差距,研究举措,切实推动江北区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