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人大常委会文教街道工委关于
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2020年工作情况
2020年,文教街道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重要会议及《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坚持在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在密切群众联系中主动担当,在代表作用发挥中主动服务,推动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一、紧扣中心工作,突出服务促发展
(一)努力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有作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抗击疫情的号召,立足人大职能和优势,广泛发动和凝聚文教中心组人大代表力量,在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及物资捐献等方面力争交出满意答卷。在疫情防控重要阶段,联合街道城建办,街道工委对各小区、特别是无物业小区的防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协助监督好重点人员管控情况。在复工复产关键时期,组建复工督查组,提前制定督查计划表,让代表们根据工作安排和各自情况选择参与复工督查,徐世红、姜振辉等8名代表先后对北岸财富中心、海田大厦等几十家复工企业开展检查,助推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安全复工。在物资紧缺时,王敬波、陈晌、毛设龙等代表主动捐款捐物,解群众燃眉之急。
(二)努力在经济建设中有作为
认真找准人大工作与全局工作的结合点,重点围绕推动区委、街道党工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把事关全区、全街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适时列入街道工委监督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年初,召开街道政情通报会,听取街道办事处2019年工作及财政收支情况报告和2020年工作及财政预算计划,了解全年街道工作重点;年中,组织中心组人大代表、街道议事员赴市重点项目文创港视察,实地感受项目新变化;年末,随着区划调整和拆迁带来的新发展空间基本成型,街道工委同办事处共同探讨街道“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了解招商引资和新地块开发计划,谋划好下个五年监督议题。
(三)努力在民生建设中有作为
2020年,全区阶段性重点工作多、任务重,基层压力大。为此,街道工委寓监督于支持、服务中,按照“发挥人大优势,代表+在行动”原则,围绕全区重点,结合街道实际,街道工委精准开展“老旧改”“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垃圾分类”等主题夜聊活动,号召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并提出建议意见。同时,面对“文教改造多、拆迁多,百姓的诉求也多”的实际,街道工委将监督落实的有效性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方向,精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战”“征地拆迁突破战”等督查工作,将接待选民、调研视察中收集的问题建议提交办事处。此外,全力推进民生实事会商制,票选出老旧小区安全提升、无物业小区消防通道治理等5件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全部完成;如期落实好环境报告制度,围绕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雨污分流、小餐饮油烟污染防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紧扣特色工作,突出创新促成效
(一)不断做亮全区特色工作
一是全力深化“代表夜聊”。深入推进“民生小事”代表督办制,在提质扩面增效上下功夫,街道工委每月组织开展代表“夜聊”接待选民活动一至二次以上,做到活动提前谋划落实好、主题精准到点有话聊、人员统筹安排都参与。除人大代表外,每次夜聊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街道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议事会成员等,推动实现“班子全动员、代表全参与、选区全覆盖”。及时处理民生小事,一方面,通过现场答复、街道交办、部门函告等多种形式,回应并解决居民诉求,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调研、专业评估、全程监督等保障,重点关注和推进民生小事专项资金项目,推动实现“问题全处理”。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共组织“民生小事”代表“夜聊”活动21次,参与的各级人大代表56人次,累计接待选民300余人,收集“民生小事”84件,解决率85%以上,9个项目获得了近百万元区“民生小事”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解决了菜场周边环境改造、文教路老旧小区飞线整治、范江岸低洼地改造等一大批基层群众关注的、天天有感的民生事项,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点赞。同时,借助“代表夜聊”,逐渐建立了“单个问题反映-工委系统调研-全面铺开解决”的机制,达到了由点到面的解决效果。
二是全力推进“阳光建议”。以“征集、交办、办理、结果四公开”为抓手,把好建议“提出关、交办关、结果关”,扎实推进14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坚持关口前移,注重引导代表从夜聊接待、调研视察中发现问题,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帮助代表剖析建议合理性和专业性,为代表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做好服务。坚持督办到位,做好代表与承办单位之间的协调联系,灵活采取视察、检查、定期不定期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实现办理前、办理中到办理后的全程督办。如,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就《关于要求对老旧小区“线乱拉”进行专项整治的建议》进行多次现场调研和专题座谈,推进解决了大闸小区、文教路小区、地洋漕的“线乱拉”问题,并为这个老旧小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经验。坚持结果公开,对建议内容、办理信息、办理结果在街道8个社区联络点、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载体上进行全面公开,适时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确保代表建议办理有进展、有落实、有效果。
三是不断加强“上下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加强与区人大常委会各机关工委的协调互动,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法发挥好街道人大作用。8月5日,联同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对文教司法所进行专题询问,开展了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为主题的代表夜聊活动;8月11日,联同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专场接待活动,就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研究助推一些共性问题的解决;10月21日,联合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主题夜聊,听取相关意见建议。此外,精心组织做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夜聊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谦进联络站“打赢两战促发展”主题活动,相关问题建议均得到了市里书面答复
(二)扎实做好全省特色工作
一是率先建立居民议事会。经过推荐、酝酿、资格审查、公示等程序,6月24日,成功召开街道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街道居民议事会工作规则,听取街道办事处和人大街道工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半年度街道环境报告、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和街道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办理好议事员意见建议。对第一次居民议事会上提交的4件建议,街道工委或邀请街道分管领导、职能科室、所在社区干部进行面商,或以发函形式交给区职能部门,或形成市代表建议进行提交,予以处理,议事会成员都比较满意。
三是积极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通过组织议事员列席相关会议、邀请区人大专家开展培训、与代表共同开展视察、调研、接待群众等履职活动,提高议事员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水平。通过建立民生实事、民生小事议事员监督小组,发挥议事员情况熟悉、时间宽裕等特点,监督项目办实办好。
(三)持续做强街道特色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代表讲堂”。充分发挥市、区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向广大群众开设公益讲座,发挥专业代表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2020年,吴伟强代表、胡梓超代表分别开设了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学法守法普法不断提升“基层之治”讲堂,与参会群众进行了探讨和互动。
二是“三维联评”完成全覆盖。创新代表管理方式,建立以代表自我述评、选民民主测评、人大中心组考评为主要内容的“三维联评”机制,激励代表积极履职。随着徐宗权、汪梦霞、黄晨令代表述职完毕,文教中心组代表已实现届内全覆盖。
三是开展“代表在身边”活动。探索拓展代表夜聊渠道,打破街道工委组织牵头、桌子围坐排排聊的固定形式,鼓励代表独立地、灵活地到各自选区收集社情民意、听取居民建议,代表联系群众进入新常态。2020年,徐世红、陈晌等10名代表除了参加集中夜聊外,都独立开展了代表夜聊。
三、紧扣代表工作,突出履职促活力
(一)加强人大工委自身建设
进一步调整街道工委组成人员,将部分履职优秀的区人大代表和专业特长人士吸收进来,健全工委队伍。每季度举行人大街道工委会议,研究安排街道人大工作。贯彻落实好区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制度要求,结合街道实际,修改完善相关工作方案,逐步制订工作任务标准化清单,探索工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代表履职管理
做细履职记录,对代表人代会期间出勤情况、闭会期间参加各项活动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公开,增强代表责任感。做活履职活动,除开展常规性接待活动外,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读书会、区内外考察活动等,增强代表积极性。做实代表服务,第一时间下发人大代表履职补贴,主动帮助部分代表与所在单位协调履职和工作时间的冲突,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
(三)加强人大信息宣传
加大重点工作宣传力度,跟进民生小事、民生实事、代表建议等办理情况,挖掘其中亮点特点,宣传好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的好故事和好成效。“‘微实事’撬动‘大民生’!”“无物业老旧小区‘蛛网飞线’怎么治?”等宣传代表夜聊解决民生小事的经验成效在市区媒体、江北广电上予以报道。加大人大相关知识普及,充分利用人大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载体,加强对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上级精神和人大知识的学习和推送。加大线下宣传,通过制定民生小事展板、宣讲《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等形式,营造人大好氛围。宣传工作得到区人大肯定,在全区人大宣传工作会议上,街道工委作了典型发言。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街道人大工作指导思想是: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持续落实好《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中心工作、紧扣群众关切,进一步强化担当、开拓创新,切实推进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承上启下,扎实开展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1.做好排摸工作。一是选民排摸。结合社区换届选举和人口普查等工作,提前排摸辖区基本情况。二是辖区单位排摸。基于区划调整、新地块开发、拆迁等变化,及早制定“扫楼”计划,掌握企事业单位选情。三是代表排摸。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履职能力、廉洁自律及民意情况,储备好代表资源。
2.做好组织工作。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文件及全区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换届选举方案,搭建工作机制,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正确方向。重点把握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确定、投票选举以及选举工作等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及时解决换届选举中的主要问题,为依法依规做好选举工作奠定组织基础。
二、探索创新,提高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3.探索与区人大专工委工作协作机制。与区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联合,在街道矛调中心探索建立人大联络点,广泛听取、收集居民意见建议,促进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向街道延伸。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对接协同区人大相关专工委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无障碍社区创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住宿业发展等议题,提出有关建议和意见,为区人大常委会提高监督实效夯实基础。针对接待活动中基层存在的共性问题,争取区人大专工委支持,结合审议议题,通过开展主题夜聊等形式,帮助推进和解决一些基层难题。积极参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等活动,扩大代表的参与面。
4.逐步完善街道人大工作清单机制。围绕人大街道工委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程序,系统制订标准化清单,按纵向分别梳理工委制度、代表制度、议事会制度,从横向分别理清履职、管理等制度,夯实街道人大工作基础。
三、践行宗旨,拓宽为民履职渠道和平台
5.进一步深化“民生小事”代表督办制。按照“提质扩面增效”要求,重点做好三篇结合文章,进一步提升“民生小事”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做好代表“1+”文章。在街道工委定期组织“代表夜聊”的基础上,发动代表尽可能利用晚上时间独立地、灵活地深入各自选区开展各类走访选民活动,实现平均每位代表每年参加代表“夜聊”接待活动和走访选区4次以上。二是做好选区“12+”文章。根据12个选区各自特点,将部分选区进行细化细分、重组排列,对同一选区、但其中小区存有不同个性问题的,安排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分开聊、多次聊,对不同选区、但许多小区存有相同共性问题的,安排几个选区一起聊,提高夜聊成效。健全完善与街道矛调中心的定期联系机制,建立问题收集每月互通、重点问题每季度会商互促的日常联系,对确认督办的事项,按照代表夜聊工作流程,邀请代表开展监督跟踪,推动代表督事。三是做好问题处理“100%+”文章。健全民生小事制度化解决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分别采取领导领衔、科室办理、发函处理、代表建议等多种形式处理;持续关注民生小事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加强“事前专业调研+事中多方监督+事后回头看”,提高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
6.推进接待活动常态化。继续常规性地开展进站接待选民活动,坚持每月一至二次安排代表进联络站接待,破解民生难题。在街道矛调中心建立人大联络点,延伸搜集社情民意的触角,推进代表督事工作。根据新联络站与新街道办事处相邻相近的特点,引导企业代表、教师代表等组织商会、青少年等群团在代表联络站开展各种活动,扩大联络站的幅射力和影响面。
7.持续深化“阳光建议”工作。一是畅通建议征集渠道,强化将代表夜聊、联络站接待、矛调中心等平台反映的问题转化为代表建议的能力,并加以实地调研、专业把关等环节,确保提出真正接地气、高质量的建议;加强与矛调中心问题的梳理,对共性问题同处理、深调研、寻对策,争取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批”。二是提高建议解决率。主动做好代表与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增强办理工作透明度,努力使建议办理过程成为推动改进工作的过程。适时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三是注重建议办理公开化。将建议情况与办结情况等代表建议办理各环节在代表联络站等载体进行阳光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四、围绕中心,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和作用
8.监督办事处重点工作。重点围绕地块开发、招商引资、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等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领域开展专题监督,督促办事处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监督支持,助推街道重点工作开展。听取和讨论街道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9.监督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以街道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为抓手,引导代表、议事员在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项目评价等各环节监督,力求“实事”有“实效”。尝试建立“项目责任制”,将每个民生实事项目由“分管领导+人大代表+议事员”分组包案负责,进行全程跟踪督查。计划在议事会前开展本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地视察,为“满意度测评”奠定基础。
10.监督街道财政预算。按照《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和区人大常委会要求,进一步完善街道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制,邀请相关人大代表、专业人士依法开展对街道财政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初审和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及相关专题调研等工作,加强街道预算监督工作,强化项目跟踪监督,督促街道进一步完善管理、规范运作、绩效提升。
五、注重规范,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
11.持续提高工委自身能力。完善街道工委集体学习、研讨等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落实完善街道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充实工委会议内容,深化工委作用,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按照“四化”标准重建代表联络站,完善站点硬件配备,落实专人负责日常运作,不断提高代表联络站运用实效。
12.积极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一是如期召开街道居民议事会。听取人大街道工委年度工作报告,街道办事处年度工作报告,对街道辖区内有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等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票荐街道本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上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二是督办好议事会建议。将居民议事会提出的建议意见与代表建议同等方法处理,进行全程跟踪督办。梳理汇总议事会建议中有关疑难的、普遍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予以关注和调研,加以实践和思考,及时转化给代表建议。三是加强议事员管理。继续按照“共同管理”模式,邀请议事会共同参与夜聊、视察调研等履职活动中,做好履职记录,并为下届代表选举和议事员选聘提供参考。
13.加强街道人大工作宣传。坚持把宣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街道宣传条线制定年度人大宣传任务表,使人大宣传有人抓、有人管、有要求、有成效。一是突出对人大重点工作的宣传。重点挖掘代表夜聊、民生实事、代表建议等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效经验,注重把舆论氛围营造作为人大工作的延伸,讲好人大故事。二是突出对代表活动的宣传。重点报道人大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加大宣传人大代表为民办事的事迹,讲好代表故事。三是突出宣传的全面性。既加大对重点工作在党政信息、市区媒体上的投稿,又要持续对日常监督活动在网上联络站、文教发布等自有媒体的常态报道,既关注线上宣传,又采用制定海报、联络站上墙等形式进行线下多方面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六、认真完成区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各项工作
14.组织会前视察。组织代表会前走访选区选民,了解社情民意和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广纳民意、主动征集区人代会的建议意见,为审议会议各项议题和报告作好充分准备,提出全面、客观、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15.提升大会服务水平。围绕代表到会率、代表提交建议意见的数量和质量、代表团审议讨论等代表履职活动,做好人代会及其闭会期间的组织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