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应急管理局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严峻复杂形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区域安全风险整体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全区共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含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不含火灾),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较好地完成了“降亡人、压总量”的目标。消防安全领域共发生火灾103起,无人员伤亡,火灾起数同比下降5.5%。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有新突破。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新指示、新要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工作要求,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了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主体责任。二是加强重点时段检查。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全区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以上率下,亲自研究和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分管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积极协同,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印发《区小微工业企业重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风险研判会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
(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新成效。一是深化百日大会战“回头看”和护航复工复产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深入企业、工地、医院、校园、养老服务机构等,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共组织检查405组3297人次,检查企业3777家次,发现隐患2027条;分析研判25次,确定重大隐患2个,发布预警、警示及督办单92份,所有隐患均整改到位,将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同步推进,尽可能减少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在全市最早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战赢。二是深化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工作,聚焦涉危企业“低小散弱、本质安全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欠缺”等根源性问题,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使用、运输环节专项检查整治,全面加强危运安全数字化监管,实现“危运企业100%接入、驾驶员安全码100%接入、电子运单100%接入”。三是抓好其他各类专项整治。开展一般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检查95家,发现隐患156条;开展喷涂企业专项整治,43家均通过整改验收且形成“一企一档”;对112家有限空间作业企业进行检查,发现隐患356条;开展涉危使用企业专项整治,检查352家,发现隐患1534条,目前所有隐患已整改到位。同时,在全市首创“保险+服务”模式,完成安责险购买182家、评估评价329家,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码认领工作,认领率居全市第一。
(三)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有新进展。按照《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1+2+10”的基本框架和各专题工作任务分工进度表,完成全部146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体系,专班运作。由各相关部门24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明确专班工作制度,严格按照“三有”要求实体化运行。二是持续加强风险辨识管控。编制《江北区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对策报告》,明确安全风险源,提出对策建议;选取9家企业和1家小微园区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试点。同时,建立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清单,重大风险落实“一险一案”;完成17处重大隐患挂牌闭环整改。三是强化检查整改落实。“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各行业领域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065家次,下达执法文书3500余份,排查及企业自查各类安全隐患5120条,全部整改完毕,责令停产整顿生产经营单位38家、处罚133家、警示约谈47家。
(四)数智监管安全生产有新动力。一是应急指挥系统迭代升级。在全市率先完成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应急联动等综合演练,通过实战筑牢安全“防线”。二是加强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构建三位一体(实景演练+专业轮训+实战检验)的网格业务实战化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问题发现能力,实现安全隐患精准发现、精确定位、精细治理。
(五)安全生产依法监管有新提升。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紧扣岁末年初、平安护航“两会”和“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高频度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有力提升执法监管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区应急管理系统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115起,处罚总额705.76万元。二是稳步推进百万员工大培训。2020年9月中旬启动线下集中培训,重点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开展百万员工大培训,全年共完成培训6.3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不断营造宣传氛围。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线上防灾减灾知识竞答参与2000余人次;开展第19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网络知识竞赛参与超5000人次,组织各类演练100余场;全面建成3个基层公共安全宣教基地,累计参观宣教人数超2万人。
(六)多措并举抓消防安全有新跨越。一是持续攻坚发力。紧盯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居住出租房、“两小”企业等高风险场所,铁腕整治隐患,2020年共检查单位1052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06处,责令“三停”单位13家,罚款31.5万元,拘留1人;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推广简易智能充电装置2万余个。二是提升打赢能力。探索微型消防站标准化体系建设,联合人社部门首创性编定微型消防站队员工种职业标准,纳入省级职业工种;选定金田铜业、外滩社区、来福士商场作为微型消防站建设试点,规范人员配置、器材配备、岗位职责、值守联动、管理训练等内容,打造了一批“样板工程”(金田铜业在全市微型消防站应急救援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总分全市第一)。三是敢于先行先试。集中开展消防车道划线、隔离装置设置以及停车方案制定工作,全区所有大型商业综合体、123个住宅小区已完成消防车道标识化工作。借鉴城管、交警执法模式,探索消防车道“非接触”执法,2020年共抄牌110起,已完成缴款50余起。
二、存在问题
虽然2020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一些领域和一些环节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不足。在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不平衡,部分部门和街道(镇)不同程度存在麻痹松懈思想。二是区域本质安全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点多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安全基础差、意识淡薄、管理粗放、主体责任不落实、员工安全素质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部分行业领域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分析这两年发生的事故情况,建筑施工、经营性道路交通、工矿商贸、消防四个领域是重中之重。四是抓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常态化、长效性机制建设特别是执法联动方面不够,专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联动抓隐患治理、监督执法的合力还不够,部分街道基层监管力量配置未得到保障,科学、精准、有效的安全监管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
三、下步工作
2021年,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遏重大”攻坚年、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和基层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思想,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局面。下步重点将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进一步调整区安委会、专委会组织架构,制定和完善工作规则,出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加快落实安委办实体化运行;二是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是明确相关领域、新兴产业监管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二)进一步抓牢重点领域,强势推进各类隐患专项整治。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遏重大”攻坚年决策部署,紧盯道路运输、涉海涉渔、消防、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工矿、旅游和城市运行等8个等易发生群死群伤重点领域,强化推进整治工作。二是组织开展经营性合用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由各街道(镇)对辖区内经营性合用场所整治工作分片包干,实行“街长制”。
(三)进一步精准查漏补短,全力打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攻坚战。一是进一步强化专班运作。在建立专班(有人员、有场地、有制度,日碰头、周会商、月例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体化运行效能,保障专题专项有效落实落地。二是聚焦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摸得清、看得牢、管得住”,重大隐患及时整治,较大事故“零发生”。三是进一步加强三年行动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干部和民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综合素养。四是组织开展三年行动巡查督查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针对安全生产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三张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挂牌销号”,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推动形成安全治理强大震慑。一是强化“利剑”行动,紧扣“建党一百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风险和重点环节,从严加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案例警示曝光,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是进一步发挥基层网格员的动态排摸和苗头吹哨作用,推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网格治理取得实效。三是紧盯危化品、消防、油气管道、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特种设备、城镇燃气、“三场所三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涉及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喷涂作业场所、船舶修造企业、涉氨制冷企业、金属冶炼企业)以及劳动密集、人员密集等重点领域,强化部门监管合力,实现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五)对接数字政府系统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运用。围绕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交通运输、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旅游、城市运行等八个重点领域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目标,积极对接省市系统,完善集成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危化品道路运输、港口危化品管理、渔船监管、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系统,完善安全生产全要素风险监测、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等核心功能模块,完善包括应急指挥信息网、卫星通讯网、无线通讯网、感知网络于一体的应急防控网络,运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事故知识图谱、管控力指数等大数据分析手段,推进风险隐患精准识别、高效管控、责任监督,提升安全生产精密智控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