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会议 > 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天气预报:
关于江北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08-26 12:12 来源:区人大办 访问次数:

关于江北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区卫生健康局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江北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我国公共卫生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10月宁波市江北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江北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询问,形成了审议意见。区政府高度重视,牵头有关部门认真对照《审议意见》深入讨论研究,明确部门职责,抓好整改落实。

一、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新冠疫情防控

(一)加强组织保障。始终保持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及防控办工作力量,落实风险研判、会商联动、信息报送等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成立冷链物防、农村疫情防控等防控专班,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先后制定《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冬春季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宁波市冬春节室内外人群聚集性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关于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加强大型会议活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镇)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二)加强物防冷链监测。卫健、市场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自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进口冷链食品的监测和检查力度,连续妥善处置山东涉阳奶枣、黑龙江涉阳肉丸、中远俄罗斯进口阳性鸡翅、美国进口涉阳冻猪肘等突发事件,特别是快速有效处理中远俄罗斯进口阳性鸡翅事件,有效源头控制,得到了成岳冲副省长的肯定批示。做好中远海运冷链中转仓防控工作,卫健、市场、公安等部门组建专职工作组落实每日常规指导,协助中转仓对27吨的涉阳物品进行无害化应急处置。自2020年11月底起,对进口冷链食品直接接触者进行每周固定检测,已累计检测重点场所、食品、人员检测12000余份,均为阴性。

(三)落实重点场所防控。加强养老机构、学校、景区、旅馆等重点场所防控督导,严格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筑牢防控“小门”。1月中旬以来,区防控办牵头,组建5个暗访组每周不定期对全区重点场所进行暗访,累计暗访点位415个,形成问题通报6份。春节前后针对农村疫情防控薄弱的问题,落实农村疫情防控“五包一管理”制度,抽调168名医疗骨干组建驻村(社区)疫情防控团队,对全区146个村(社区)和126家个体诊所、医务室等进行疫情防控指导,确保守住农村疫情防控网底。严格入境人员管理,全区按照80间/万人,储备隔离场所25个,可使用房间3012间,先后承担3个国际包机航班和7个韩国国际航班653名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任务。做好重点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截止目前,全区接种新冠疫苗11866人,16342剂次。

二、优化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物资保障

(一)完善应急预案。根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下发《江北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江北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方案》《江北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测预警工作方案》《江北区大规模社区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等文件。先后两次组织宣传部(网信办)、公安、卫健、市场、住建、街道(镇)等多部门参加的全区秋冬季(冬春季)疫情防控桌面推演。全覆盖完成8个街道(镇)大规模社区核酸采样演练。

(二)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经信局牵头制定物资储备方案,储备必要的实物物资并加强产能、原辅材料储备。各部门、街道镇参考上半年用量合理准备物资,各行业主管督促辖区企事业单位落实防控责任,至少储备7天量的防护物资。各医疗单位采购防护服、口罩等常规防护物资,目前防护物资储备能够满足一个月的工作需求。

(三)加强应急人员配备。全区组建536人的核酸采样队伍,完成线上+线下全覆盖实操培训。抽调公卫专业骨干组建12支流调分队,包括疾控4支,各基层医疗机构8支,每支队伍3人,保证每个街道(镇)有1支流调队伍。全区各街道(镇)按照每社区(村)3-5人标准落实社区外环境消杀人员队伍准备。牵头各街道(镇)制定社区大规模筛查采样点设置方案,全区预设采样点158个,为全员核酸检测做好人员和场所的储备。

三、加大疾病防控宣传力度,推动健康江北建设

(一)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全区医疗机构建成健康教育云平台64个。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在健康知识传播领域的引领作用,年度累计开展各类健康讲座160余场,义诊、进村入企等健康服务75场,总受益人数12.5万余人。实施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健康知识巡讲活动,2020年共完成45场,覆盖率95.74%。202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21%,比2019年上长7.21%,位居全市前列。

(二)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全市率先全面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制定出台《2020年度江北区“健康细胞”建设方案》,明确健康家庭等十大类健康细胞建设标准。市第九医院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新创建省健康促进学校11所,累计创建省健康促进学校32家,创建比例为80%。完成区级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食堂等创建34家。广泛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全市高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六连冠”。

(三)推进健康科普宣传。原创《健康说》电视专题栏目,每月录制播放2期。编印《健康江北报》《江北卫生墙报》,内容涵盖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全年投递18100份。通过线下义诊讲座、线上微信宣传等形式开展世界脑卒中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活动日宣传,受益群众1500多人。积极开展“三减三健”、适量运动、心理健康和控烟限酒等专项行动,以健康行为来践行“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选送的健康家庭代表荣获全市首届健康家庭一等奖。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一)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为契机,结合区划调整,谋划湾头片区、前江片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选址迁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儿童医院)等。2020年10月启动慈城镇中心卫生院新(迁)建工程,新院业务用房面积1.2-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总投入资金1.8亿,预计2022年完成建设。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布局。

(二)强化区域疾病救治能力。市第九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总院公卫楼建设项目已列入“2021年江北区财政性项目投资及资金安排计划”,整个项目占地面积301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8平方米,投入资金1100万元,设置标准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及其他附属用房,设置留观床位10张。全区8家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省市标准完成预检分诊点和发热诊室改造,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等功能,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庄桥、洪塘两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验收。

(三)加快疾控设施设备更新。2020年区疾控中心共完成32台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其中万元以上的更新设备有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生物安全柜、旋转蒸发仪、原子荧光光谱仪进样系统仪等。2021年区疾控部门预算项目经费增至130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0%。全区新采购1台32孔全自动核酸提取仪、2台96孔全自动核酸提取仪、3台快速核酸检测仪,全区日均最大检测能力达到1280份(单管),基本能满足辖区居民检测需求。

(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以区卫生健康数据平台升级和区医共体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会议精神,打造江北“健康大脑”,建设覆盖全体居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居民健康信息记录管理服务体系。融合完成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深化区内医疗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和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治理应用,提升卫生健康信息便民服务成效。

五、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强化基层防控能力

(一)增加疾控人员编制。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浙编办发〔2017〕40号)文件精神,重新核定区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为32人,确保编制落实到位。目前,区疾控中心已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6人,其中研究生5人。

(二)统筹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统筹医疗机构内部编制资源配置,增加的编制数向公共卫生人员和全科医生倾斜,提高专业队伍配比,满足疾病防控、医防融合等业务开展需要。加强与宁波大学医学院院校合作,推进在江北区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人才交流、科研项目、继续教育等方面合作,加快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

(三)注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选派信息管理专业技术骨干参加远程视频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形式,重点对网络及数据运行维护、网络安全内容进行学习,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传染病流调、病源追溯中的作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