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民宿、酒店等住宿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主任、副主任、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江北区民宿、酒店等住宿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休闲旅游产业是江北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江北区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深入,住宿业成为了全区旅游产业链发挥新动能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江北区住宿业的产品虽然日渐丰富,但是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住宿业供给存在着区域与档次结构的不平衡、类型和内容不充分等问题。
一、整体情况
截至2020年底,江北区共有酒店182家。旅游行业管理的酒店14家,其中国家级星级饭店4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宁波市级花级酒店10家(五花1家、四花8家、三花1家);其他社会饭店168家;全区酒店共有客房3147间,床位数4952张。全区已建成开业的民宿20家,其中等级民宿8家(省级金宿3家、银宿1家;市级五叶级客栈3家、四叶级客栈1家),全区民宿共有客房299间,床位数523张。
从住宿业未来的发展增量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区住宿业将进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从酒店来看,外滩街道的亚朵酒店和开元美途酒店已经开业,到6月底另有4家新酒店投入试运营。目前在建酒店项目5项,在未来4年内开业运营。此外,在谈酒店项目2项,谋划酒店项目2项,预计到十四五末,江北区将新增16家酒店,其中有6家中高端酒店。从民宿来看,目前有5家精品民宿(客栈)在建(念兮勿舍、歇心界、兹城十八花房、心宿慈府、居善地),全区精品民宿和等级民宿的数量将会进一步攀升。
从住宿业的产品线和品牌来看,我区将从本地品牌单体酒店为主进入到国际国内酒店品牌交相辉映、产品线多元共生的新阶段。未来五年,随着酒店项目建成和运营,洲际集团、温德姆集团和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国际品牌将纷纷入驻,开元集团、雷迪森旅业、华润集团和亚朵集团等国内酒店品牌也将进驻江北。江北区住宿业的档次和品质将有效地提升。
民宿产业精品化发展特色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引导发展,我区毛岙、鞍山和慈城三大民宿集聚区已基本形成,虽然我区民宿的数量规模在全市并不占优,但等级民宿数量占比全市领先,民宿精品化发展特色非常鲜明。此外,民宿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初显成效,推动了文创设计、特色餐饮、公司团建、农副产品销售、电商等多业态植入,逐步形成了“民宿+”为特色的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
1.住宿业的存量规模难以适应全区旅游业发展需要
目前,我区归属文旅部门管辖的酒店共计14家,其中星级酒店4家,花级酒店10家,共有房间3446间,床位数5475张。鄞州区和海曙区的星级酒店的数量是江北区的3倍和4.5倍,数量差距一目了然。我区现有的酒店数量与我区1500万人次以上的国内游客接待量规模极不相称,尤其是随着地铁四号线开通,江北区游客数量出现快速增长,但住宿设施短缺导致“游江北,住海曙(鄞州)”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选择,游客停留时间短,综合消费不高等现象也难以根治,住宿业规模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区享受旅游业发展红利的重要因素,增加住宿业的有效规模供给已成为当前江北区旅游业发展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2.住宿业的整体品质难以满足游客消费升级的需要
我区目前的远洲大酒店等住宿设施均属于营业周期在8年以上的老酒店,设施设备老化,内部装修陈旧,服务品质不高等现象和问题普遍存在。此外,现有住宿设施的业主方在装修改造方面主观意愿不强,投入力度不够,住宿业整体品质与当前游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需求难以匹配。我区星级酒店营业总收入、客房出租率和最低房价等指标在全市酒店业中排名靠后,近三年来,我区没有任何一家酒店进入全市饭店行业二十强排行榜。可见,我区住宿业的整体品质、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其他区县市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3.住宿业的品类特色难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
江北区现有的星级酒店和花级饭店均以商务型为主,休闲娱乐功能相对缺乏,度假型、会议型、主题型住宿设施较为稀缺。此外,文化主题饭店、品质饭店、特色主题度假酒店、高端轻奢精品酒店、智慧酒店等品类的住宿业态更为罕见。后疫情时代,本地市场和长三角市场将成为江北区的主力市场,度假旅游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对多元化的住宿业态需求也更加明显。江北区现有住宿业态的类型结构显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住宿业的要素瓶颈制约了市场主体活力释放
住宿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随着优质土地资源和位置优越的闲置空间越来越少,土地要素供给紧张,成为突出难题。从民宿业来看,鞍山、毛岙等民宿发展集聚区内可用宅基地存量有限,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少,民宿产业发展缺少腹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缺乏严重制约了民宿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其次,专业团队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近两年我区民宿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非常迫切,现实中懂管理、善营运、通政策的民宿专业人才异常匮乏,难以带动周边农户形成“民宿+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与提升。星级酒店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员同样欠缺,江北区住宿业做大做强也因此受到明显制约。
5.住宿业的空间布局难以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
我区现有的星级酒店和花级饭店数量较少,集聚氛围不浓,难以发挥饭店集群的协同优化效应。从宁波大市来看,海曙区和鄞州区已在特定区域初步形成了酒店集群,形成了协同合作效应,大大增强了面向会议市场、企事业单位疗休养市场的吸引力。目前江北区的酒店设施布局还比较分散,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在奥体新城、湾头、老外滩、慈城几大板块尚未形成住宿项目集聚态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区域品牌和协同效力。从民宿产业来看,毛岙、鞍山、慈城等地民宿相对集聚,但尚未形成业态集齐、力量集合、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发展合力。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住宿业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住宿业资源整合、产业集聚、业态创新,提升住宿业规模效应、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品牌引领,加速住宿业规模扩展
加快国际品牌产品引入。依托江北类型丰富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实施中高端休闲度假酒店与景区(点)协同开发建设战略。争取引进安缦、悦榕庄、六善、阿里拉、嘉佩乐、星野等度假酒店品牌。围绕江北区十四五期间在建拟建房地产项目、城市综合体、综合文化场馆、田园综合体等,把中高端住宿产品建设纳入规划建设,加快引入雅高、卡尔森、凯悦、希尔顿以及锦江、开元、首旅建国等国际国内酒店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入驻江北。
加快存量资源盘活利用。推进其他业态和现有商业空置楼盘积极转型,对部分综合型酒店进行硬件改造和产品创新,通过自我更新、收购兼并、委托管理或连锁加盟等方式实现对现有中档酒店或空置楼盘的资产整合,改造成为城市精品酒店。鼓励引进主题型和度假型精品酒店和连锁品牌民宿,实现江北区住宿业数量规划的提升和层次结构的优化。
2.品质为上,提升住宿业服务质量
夯实住宿业品质的根基。树立大住宿业的意识,将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和民宿等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都纳入到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体系中来,充分发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经济型饭店经营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住宿企业建设的引导作用。
打造江北住宿业品质样板。完善住宿产品评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住宿企业参与星级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品质酒店和等级民宿等住宿设施品质评定,对成功获评的企业进行重点奖励,开展“江北区住宿业10强”典型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高品质样住宿业样板企业。
提高住宿业标准化服务能力。分类、分批、分层组织不同类型住宿的从业人员参与贯标培训,帮助企业透彻掌握住宿设施的服务规范和标准要求,鼓励江北区民宿制定内部标准,通过流程、操作规程等制度设计,实现服务规范的操作化。
3.布局优化,完善住宿业空间布局
统筹全区住宿业规划布局。编制住宿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谋划和引导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目标客户群体、不同经营模式的住宿设施合理布点、规范建设、均衡发展。加大高端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亲子酒店、主题酒店建设,加强经济型酒店和同等档次商务型酒店总量把控。
加快区域集聚扩展。在慈城板块、文创港板块、奥体中心板块加快推进地标酒店的建设,实现“一板块一标杆”的目标,并依托标杆酒店形成一批“酒+X”的休闲度假组合产品,夯实度假目的地的基础,丰富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内涵,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发展水平。
进一步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建设以住宿为主业,集美食餐饮、休闲度假、运动娱乐、文化体验、产品导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宿综合体。以民宿综合体为抓手,实现“吃、住、游、购、娱”等要素的合理集聚,实行公司化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业态及功能统筹布局,推动民宿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江北区民宿品质,提升游客休闲度假体验,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提升,为江北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动能。
4.政策扶持,破解住宿业要素瓶颈
加强用地保障。针对符合条件高端住宿业项目,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前提下,增强我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将中高端住宿业重点项目新建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保障该类项目用地,依法予以供地。结合市、区两级“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和村庄规划编制,将《江北区农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的相关成果落实到重点民宿发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中,适度增加旅游、民宿等经营性用途项目的建设用地指标,推动重点民宿集聚区配套停车场的建设。
完善奖扶政策。建立多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形成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合力支持民宿审批办证、规范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奖励政策,对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和度假品牌酒店,建成并正式运营1年并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的酒店,争取市区两级财政配套奖励;对老旧酒店通过改造提升获评星级酒店,按照市区两级配套奖励政策给与奖励。通过资金补助、等级评定等手段,招引和鼓励提升精品民宿品质;特别是填补对省白金宿、金宿和主题民宿的奖补空白。允许、鼓励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民宿参与政府会议、公务接待和疗休养服务采购。
加强人才保障。将高水平的优秀酒店职业经理人列为紧缺人才,享受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把江北打造成酒店人才高地。,对民宿管理人才实施补助和奖励政策,吸引大学生到乡村民宿就业,设立民宿管家标准,对达到标准的民宿管理人才实施补助。加强与人社局合作,开设住宿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班、进修班等。加强与院校合作,增加住宿业人才储备,为我区酒店业持续向好发展提供后备支持。